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海上升明帝> 第676章 常平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6章 常平(1 / 4)

第676章 常平

转眼便又是绍天四年的端午了。

夏日渐长,生生不息。

南方又开始划龙舟吃粽子,不过在山东,百姓端午倒没那么多仪式,最多不过吃鸡蛋放艾草,端午前后,山东已经开镰收麦,进入一年最紧张忙碌的抢收时节,也顾不上过端午节了。

这个时候,最早收完麦子的豫西豫北等地的麦客,开始成群结队的往山东而来。

烈日当空,麦浪金黄,麦客们逐麦而来,他们成群结队,这个时候各地的地主们,都会热情的招呼这些麦客们,收麦就是抢时间,赶紧趁着天气好,把成熟的麦子割了收回地,尽快的晒了脱粒入仓,不敢有半分耽误。

一旦误了天时,麦子轻则掉粒落在田里浪费,重则遇风雨直接在麦秸上发芽,甚至收回来也晒不干发霉烂掉。

那是一年的心血,谁也不愿意最后一哆嗦给浪费了。

这个时候也是农村到处杀猪宰羊的日子,屠夫们早早杀了猪,天不亮就开始摆摊卖肉,甚至有些直接就挑到乡下去卖。

麦多的地主,直接自己请人杀猪,圈里的肥猪抓了杀了,杀猪饭也是开镰收麦的开工饭,长工、麦客们的饭管饱,还能吃上大块的肥肉。

吃饱喝足就能下地卖死力气,为东家拼命割麦子了。

这个时候,乡村所有的人都在围着麦地麦子转,连官吏们也都被要求下乡下村包干蹲点,以保证麦收圆满完成。

路边到处都是讲价还价的声音,麦客们背着铺盖卷提着镰刀来收麦,不管麦好麦坏,通以亩计数,遇长势薄的麦子算运气好,要是遇到长势旺盛甚至是漩涡的那只能自认吃亏,也没有加价的道理,这是麦客的规矩。

当然,如果割的好,午间主人送饭的时候不仅饭菜里肉更多,甚至晚上结工钱的时候,也会适当的加一点,弄个皆大欢喜。

麦客们是按亩计工钱的,麦期又短,所以大家都是抢时间赚钱,天刚亮开始干活,大中午毒日下也是不回家,让主家送来饭,地里树下吃完,就继续抢时间,能多收点就多些钱。

柳木做的长把镰,装上薄刃片,挥舞起来刷刷刷的镰过麦断。

地里一开镰,一般三天就割完,地里光秃秃一片。

接下来是要把麦装车运回家,然后抢时间碾场,因为麦子多,怕下雨,一般运回来都要先堆成麦垛,天气好再一堆堆的解开拉到场上先晾晒再用碌碡碾压,碾完一遍还要翻一遍,然后再碾一遍,接着起场、扬场。

只有等把全部麦子碾完扬净,这才算收麦碾场结束,接下来还要晒,抢着天时晒好后就能入仓,一年麦收也就结束。

今年来山东收麦子的多是豫西南的,那边还在战争,有不少饥民灾民,而且那边麦收的要早,所以收完了来山东收麦。

以往更多的是甘肃麦客,甘肃的麦子收的晚很多,地方又贫困些,于是大量甘肃人一路南下东进,先收关中的,然后收到河南山东来。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据说最多时,一年得有二三十万人东进收麦,那场面非常壮观。

不过今年因吴三桂据守关中,而甘肃又为明军外镇所占,战争打破了旧传统。

麦客们大多是穷苦百姓,甚至是无地的穷人,他们出来收麦,全靠体力、耐力和脚力,干的都是超负荷的重体力,真正的拼命。

能干的麦客一天能割一两亩麦子,也能吃四五斤饭食,走几十里夜路。

拼命干上一月,能当平时两三个月工钱。

今年来山东收麦的,许多都是从颍州、南阳甚至湖广过来的,那里还是清占区,百姓苦啊。

相比起来,今年山东无疑就要好的多了。

招待起麦客来,都要厚道大方许多,白蒸馍、酽茶,管饱吃管饱喝,还有肉,四人一斤猪肉,不是猪大肠猪肺这些,是猪肉,一般都是五花三层的大肉,四个人一斤的量。

百姓平时能吃到白面馍加咸鱼都不得了,那是过节,现在地主四人给一斤肉,馍和茶还管饱,这可真是太大方了。

甚至有些主家,还会给些烟丝抽。

这些来拿命挣钱的麦客,其实就是些灾民,他们要求不高,能有一盆稀饭加几个白面馍馍,再加点咸菜就满足了,他们主要还是想挣几个钱回去。

能吃饱有力气干活就行。

不少地主给他们的馒头,好些麦客甚至舍不得吃,把馒头颁开在地里晒干,收起来带回去给家里老人孩子吃。

特别是好些女麦客,干起活来不输男人,更加吃苦,连那四两肉,都舍不得吃几口,也要晒干带回去。

收麦子的时候,主家管过夜,一般都是临时搭个地铺,或是哪个废弃的屋里过一夜,有的甚至直接在麦堆上睡一晚。

麦客们喜欢那些大地主,麦地多,不用每天换场,能够一连收几天。

收完一地,他们也不敢多休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