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海上升明帝> 第717章 临轩册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7章 临轩册命(2 / 3)

“请文学士替朕先拟三道旨,册封陈贵妃为陈皇贵妃,册封阮德嫔为阮贵妃,册封九皇子为秦王。”

朱以海顿了顿,还让拟旨追封弘甲的生母也为皇后。

皇帝的态度再明显不过。

首辅大学士、首席总理大臣文安之,问皇帝,“太子乃国本,陛下考虑好了吗?”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弘甲是嫡长,本就当立,何况又贤良稳重,堪当大任。”

朱弘甲是侧室所生,本是庶子,但他是元配收继名下,所以是名符其实嫡长子,只是后来张皇后也生了嫡子。

两人都是朱以海的亲儿子,尊卑得看母亲。

皇帝如此坚决态度,这理法上皇长子确实也没问题。

就文安之本身立场,他们这些儒家出身的文臣,向来是支持宗法制度支持嫡长制的,儒家最讲究纲常人伦理法这些,伦理是不能乱的。

要立九皇子为储,先得废除弘甲过继给大张皇后这个关系,夺嫡降庶。

他跟秦王也没少接触,确实也挺喜欢这个大皇子,虽经磨难,但没被磨难打倒,反而更加坚韧。

太子是国本,册立有任何问题,都会后患无穷。

文安之取来纸笔,开始草诏。

既然决定了,早立早好,早安人心。现在九皇子也还年幼,还不懂的这些,现在名份早定,以后自然也就不会有臣子围绕九皇子身边去拥护他。

“升三品詹事府为二品衙门,以阁部、翰林兼詹事官职,首辅文安之兼太子詹事,兼太子太师。”

“内阁协办大学士堵胤锡兼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少师。”

“左都御史徐石麒兼太子左春坊左庶子,兼太子太傅,

刑部尚书刘宗周兼太子右春坊右庶子,兼太子太保。

朱以海直接口授太子东宫官属,东宫主要的机构就是詹事府和左右春坊,另有崇文馆和司经局,另外还有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和仆寺。

又设太子三师三少,太子宾客四人。

并按唐制,设东宫十率府,太子左右率府、太子左右司御率府、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

左右内率下设太子亲、勋、翊、武四内卫。

左右司御和左右清道则各领学军一营,其余率府不领兵。

左右清道率府主要职责是掌东宫内外以昼夜巡警,左右监门率府掌管东宫门禁。

左右内率府掌管东宫侍卫,侍卫太子,并掌管兵器、仪仗。

詹事、左右庶子都是东宫要职,朱以海都以大臣兼领,而少詹事为实际负责东宫事务官员,这首任朱以海特挑选了堵胤锡这位协办大学士。

其它詹事丞、詹事主簿、太子冼马等官职,则多由翰林官兼任。

朱以海册立太子,直接给太子准备了一整个东宫机构,主要官员为朝廷大臣兼任,而一些主簿、冼马等品级低些的实职,却也专门安排了优秀翰林担任,以辅佐太子。

更加特别的是,朱以海居然给太子统兵之权。

专门给他新建太子内四卫,每卫五百人,总两千人。东宫四率各领一营学军,就是四营两千人。

这学军其实就是东宫新设东宫讲武堂的学生,实际则是士官学校,培训年轻优秀士官的军校。

给东宫的兵虽不多,总共四千,其中两千还是在校受训士官,但这毕竟是实打实的四千兵马。

皇帝直接给东宫这四千兵权,可见皇帝确实是要真正在东宫健全一个小朝廷的。

现在詹事等都由大学士尚书等兼任,但朱以海打算接下来还要增设职位,比如左右春坊的左右庶子要增加一人等,这些新增职或副职就要选一些更年轻的优秀官员充当,成为实际上协助太子管理东宫事务的官员。

那些兼职东宫官的大臣们,有空的时候辅佐一下太子,也对东宫事务大方向把握,甚至做点审核等,具体日常事务则交给那些常驻东宫的官员们负责。

朱以海是要让东宫成为一个微型朝廷的,将来他要是外出,就要让太子和东宫真正负担起留守监国的重任,让他们能够先接触和负责一些具体的事务,以锻炼治理国家能力,随时准备接班。

不经历练,又怎么能继承皇位。没有历练,甚至不能组建一个自己的核心团队,就算顺利登上皇位,也有可能被大臣们架空。

明朝许多皇帝的最重要问题,其实都是缺少足够的心腹,最后只能把在宫里身边的太监等当成心腹来对抗外廷大臣,虽然把太监政治玩出了新高度,但他们却始终不能真正掌握朝政,这也是大明衰败的根源。

皇帝和内阁外廷争权,国家连个真正的政治中心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强盛。

东宫机构和官员,就是教导、辅佐太子的,也是给太子练手的。

朱以海甚至计划等明年迁都北京后,到时在周边划出一个府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