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反复,让贾琏也拿不准她的意思,便要使出必杀技逼她露出破绽。只是他刚刚伸手解开其一边衣襟,将与噙住其半边泰山,就被昭阳公主翻身做主。 昭阳公主强压着贾琏,以眼神制止了贾琏的冲动。 虽然她不介意与贾琏幕天席地来一场恩爱,但是先不说不远处她的几名侍女都在观望着,就说山坡另一边,贾琏的数十名亲兵还在演练,心里总是有些不自在。 看贾琏理解了她意思,昭阳公主方小鸟依人一般趴在贾琏胸膛上,轻声道:“不知道二郎可关注近来朝中的大事?” “不甚关注。” 身为主走武将路线的武官,不关心朝政,是贾琏表现出来的态度。 但实则不然,不论是明里暗里的朝政消息,贾琏都是有所收集的。别的不多说,贾政尽管政治头脑平庸一些,但是毕竟身在朝中,有什么台面上的消息,他也是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回来之后与他交流的。 “别的也没什么,只是近来一件事,或许与你们贾府也有利害关系。” “哦?” “当今我大魏人口较之太祖之时,何止翻了一倍。然后历数本朝岁入钱粮,却是增长极度缓慢,甚至近年来,出现逐渐减少的局面。 究其根本,不过是天下承平日久,天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特别是宗室、勋戚以及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都不用向朝廷捐纳钱粮,而恰恰是这些人手中,却拥有着最多的土地……我这般说,二郎可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贾琏本来轻抚着身上的美人,听到其当真说起正事,才不好意思侵扰,开始思考她说的问题。 说实话,这个事实在不新鲜,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 哪朝哪代,没有过土地兼并的事情发生?不过是看发生之后,朝廷如何处置罢了。 毕竟,大魏虽然也征收商税,但是农税还是占据主要地位。民以食为天,在这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时代,粮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只不过这种事即便朝廷明知道有弊病,却也很难有个万全的处置。 因为那些能够大肆兼并土地的人,往往也正是这个封建帝国的支撑者。 就拿其中,根本不用捐纳粮税的勋贵来说。能够成为勋贵,有几个不是为帝国出过血,流过汗的? 放在古老的王朝,那可是要列土封疆,食邑千户、万户的功臣啊。 如今不给封地就算了,难道名下那可怜的一亩三分地,朝廷都不放过? 勋贵如此,其他能够免除赋税的群体,不论外戚还是有功名的读书人,莫外如是。 “莫非,朝廷打算向宗室、勋戚征税了?”贾琏有些诧异,昭阳公主经常出入宫闱,能够提前知道一些消息也是正常。这不正是他给其银钱组建势力的原因么。 “虽不一定直接征税,但是设法防止继续肆意兼并天下土地是一定的了。” 贾琏一听就知道这必然是宁康帝想要做成的功绩了,只是,此事牵连何其之广,要想有所成效,其中的阻力可想而知。 说实话,贾琏是不想现在的宁康帝干这件事的,因为风险太大。要做,也最好等太上皇驾崩之后,再做不迟。 不过口中,贾琏还是回道:“此事若是能有成效,于国于社稷都是一件好事。” 昭阳公主闻言笑看着贾琏:“哦,二郎竟也是希望此事能成?我听说,贾家两府名下的良田,数以千顷,二郎就不担心因此受到影响?” 贾琏微微一笑,“事关江山社稷大事,我又怎么会在乎一家一人之得失,青染未免小看于我。” 贾家两府确实有田地二三十万亩,这些田地,有些是开国时太祖赏赐,有的是后面几代当家人积攒。看起来虽然多,但是放在贾家这等勋门中,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不夸张。 而且,宁康帝和朝中大臣,只要还有一丝清醒,就不大可能真对宗室、勋戚、读书人这几股天底下最强大的势力大刀阔斧。想来就算要为新政做表率,最后也不过是对这些人象征性的征收一二罢了。 而荣国府那么多田地,每年的进益全加起来也不过二三万两银子罢了,即便朝廷想要加征二三成,也不过才数千两银子而已…… 数千两银子,自然不放在他的眼里。 况且贾琏深信,此事不会轻易达成,说不定就这数千两银子,朝廷也不过是这里收了,那里找补回来。朝中说话的人,都是以上几类人,岂有自己人亏待自己的说法? 因此贾琏自然毫无担心的必要。 昭阳公主当然也不是真担心贾琏会在乎一点田庄地亩的得失,毕竟当初贾琏交给她五十万的银票,每一张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