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汹的王雄诞大军,李子通急忙抽调精兵,扼守一处军事要塞——独松岭。李子通以精锐陈兵独松岭,企图凭借独松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优势,挡住王雄诞的进攻,将其死死拖住,令其知难而退,从而一举将对方击败。
可是,李子通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对上的是杜伏威阵营中的第一名将——王雄诞。王雄诞到底是足智多谋,富有韬略。他清楚,独松岭三面环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如果从正面强攻独松岭,肯定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说不定还会功亏一篑。所以,王雄诞不打算强攻,而是采用迂回的战术:故布疑阵,迷惑李子通。
怎样故布疑阵呢?王雄诞派遣手下裨将陈当,率兵一千余人,趁着夜色,乘高据险,进逼李子通所部。并且,王雄诞下令,众士兵要多张旗帜,将火把绑缚于树上,布满山泽之间。当时,正好是夜晚,一片漆黑,远远望去,只见旌旗蔽日,火光冲天,颇有一种大军压境之势,好像漫山遍野都是王雄诞的军队。
见此情形,李子通的心态彻底崩了,以为自己被王雄诞包围了。最后,李子通一狠心,下令放火烧毁营寨,率军撤往余杭。王雄诞见李子通跑了,岂能白白放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一路追击,直至追到余杭城下。紧接着,双方在余杭城下展开了一场大战,李子通此时早已军心涣散,被打得大败。
李子通遭遇大败后,率领残部,退回余杭城中。然后,王雄诞集结重兵,将余杭城团团围住,向李子通施压,逼迫李子通出城投降。到了此刻,李子通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如今大势已去,如果继续抵抗下去,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最终,李子通穷蹙力尽,主动请降,杜伏威接受了他的投降,将李子通与左仆射乐伯通一同押往长安,交由唐高祖李渊处置。至此,江淮“三巨头”多年以来的争斗,以杜伏威的完胜而告一段落:
雄诞率众讨之,子通以精兵守独松岭,雄诞遣其部将陈当率千余人,出其不意,乘高据险,多张旗帜,夜则缚炬火于树上,布满山泽间。子通大惧,烧营而走,保于杭州。雄诞追击败之,擒子通于阵,送于京师。(《旧唐书·王雄诞传》)
李子通被押到长安后,唐高祖对他的处置,还是比较宽宏大度的。高祖并未追究李子通之罪,反而赐予了他一套高级宅邸,公田五顷,赏赐财物若干,不计其数。实际上,唐高祖这是变相地软禁了李子通,准备让他终老长安。
必须要说的是,唐高祖为什么没有杀掉李子通,而是将其表面优待,实则软禁呢?原因很简单。李子通兵败投降之时,刘黑闼已经在河北举兵叛乱,唐朝正在全力平定河北叛乱,估计唐高祖还来不及料理李子通。另一方面,李渊也想通过对李子通的宽容处置,向天下展示出大唐王朝的胸襟气度。
李子通投降后,杜伏威一举拿下了李子通所占据的全部领地,取得了争夺江淮之主的决定性胜利。此时,对于杜伏威而言,沈法兴和李子通,这两个与自己纠缠多年的强敌,一个死了,一个降了。看来,杜伏威拿下江淮全境,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强劲对手。所以,接下来,杜伏威便要消灭江淮地区剩余的小股割据势力,彻底肃清江淮。
不用说,这个任务,杜伏威自然又是交给爱将王雄诞去完成,由王雄诞继续带兵,扫平剩余的江淮割据势力。从击败李子通,已经足以看出王雄诞的能力,解决剩下的这些小山头,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吗。
李子通失败后,杜伏威肃清江淮,主要面临的有两股敌人,一个是占据歙州(今安徽歙县)的贼帅汪华,另一个则是占据昆山的苏州贼帅闻人遂安。首先,王雄诞将矛头对准了歙州贼帅汪华,准备先拿他开刀。
汪华占据黟、歙之地,称王十余年,实力虽然比不上江淮“三巨头”,但依然不可小觑。王雄诞击败李子通后,调转枪口,回师征讨汪华。汪华也不是吃素的,亲率精甲锐士,陈兵于新安洞口,与之拒战。
对此,王雄诞立即作出部署。一方面,他将一队精兵埋伏于山谷之间,伺机而动;另一方面,王雄诞则派出数千老弱兵卒,出战与汪华交锋。刚刚交战不久,那数千老弱羸兵,便佯装败退,返回大营。
看到敌军后退,汪华立刻率军进攻对方大营。没想到,此举正中王雄诞下怀。于是,王雄诞命令留守大营的士兵,拼死力战,务必死死顶住汪华的进攻;同时,王雄诞悄悄指使埋伏于山谷的一队精兵,迅速抢占新安洞口,截断汪华所部的后路。
结果,汪华猛攻大营,久攻不克。等到晚上回军时,发现洞口已被攻占,后路完全被截断。所以,汪华陷入了一个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的尴尬境地。万般无奈之下,汪华只好自缚,向王雄诞投降。就这样,占据歙州的汪华势力,被王雄诞轻松地消灭了:
先是,汪华据黟、歙,称王十馀年。雄诞还军击之,华拒之于新安洞口,甲兵甚锐。雄诞伏精兵于山谷,帅羸弱数千犯其陈,战才合,阳不胜,走还营;华进攻之,不能克,会日暮,引还,伏兵已据其洞口,华不得入,窘迫请降。(《资治通鉴》)
平定歙州汪华之后,王雄诞趁热打铁,兵锋直指占据昆山的苏州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