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政很好奇林老师刚才说的五常是什么,就直接问小叮:“小叮,这个学生说的五常究竟是什么?”
小叮很热心地对他解释道:“宿主,这个后世的五常指的是一个国际性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国际性组织?
后世的国家居然不仅没有继续发动争霸战争,甚至还建立国际组织?
赢政有点好奇林老师后面会不会讲到这个组织了,只是他目前在教材上还没有看到。
林老师没想到学生思维如此发散,她笑了一会儿,又继续讲起课来。
“好啦,不开玩笑了,我们继续来看,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同时,针对当时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矛盾他也提出了轻徭薄赋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一系列思想,从理论上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需要,因此才能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赢政听到这里,对董仲舒此人颇有好感,他觉得这种人才正是帝王所需要的,能够提出完全符合统治需求的思想政策,并且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思想,将各家学派融会贯通,整合出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思想主张。
虽然这样的人才不是生在秦朝,但是赢政也不是特别遗憾,毕竟他自觉自己身边的人才也是不遣多让的。
讲完了董仲舒的基本思想,林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董仲舒的思想为什么被称为新儒学?它到底新在哪里呢?”
赢政在听到林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时,已经将自己刚才对董仲舒此人的评价记在了笔记上,后半部分正好可以作为林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果然,林老师在等待了一会儿之后,就继续讲到:"同学们回答的还可以,就是还有些不完整,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之所以被称为汉代的新儒学体系,是因为他吸收融合了许多其他学派的优秀思想。比如他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就来源于法家所追求的‘集权’思想;他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其中对于人和宇宙、人和自然关系的探究与应用,就是融合了道家和阴阳家的部分思想。同时他对于专-制君权的限-制也是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地手了少道米Imsur
base s
"而董仲舒作为当时的儒学大家,也对传统的先秦儒学做出了一些取舍,比如他''三纲五常''的思想,其中的‘三纲’是将先秦儒家所提出的‘五伦’去掉了其中的‘兄弟’和’朋友’,保留其中的‘君臣’、‘父子’、’夫妻’三伦;又比如他‘五常’的思想就是继承了先秦孟子的‘四端说’,又增加了一个‘信’,变成五常。”
“总的来看,董仲舒的儒学是一种吸取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博采众长、外儒内法的新儒学体系。”
外儒内法。
听到这个词,赢政瞬间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一直以来,赢政都在想,明明他觉得法家的思想是十分适合当前中原的社会局势的,为什么却不能使秦朝繁荣强监,实现自己心中的宏图霸业。
而这个所谓的新儒学,却是给法家披上了一层较为温和的外衣,以法为内核,以儒为表象,将二者融合起来,作为后世的治国思想。
这也许不失为一条将来治国的思路。
讲完了董仲舒新儒学的概念和特点,林老师切换了一张课件,课件上展示的是两句乍一看很相似,仔细看去却有点不太一样的话。
一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句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林老师指着屏幕上的两句话开口道:"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拿到新教材,但是高一那边已经开始上新教材了,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发现,新教材在这一课中和旧教材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从课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旧教材中写的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鼎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而新教材对这句话的表述却改成了 ''罢黑出百家、尊崇儒术''。一字之差,表达的含义却有了细微的区别,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想——想新教材为什么要改这个字呢?"
林老师抛出了问题,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
屏幕外,坐在案几前的赢政正看着课件上的字思考起来。
独尊儒术、尊崇儒术,区别在于一个独字。
很明显,这里的"独"简单来说就是指单独的意思,旧教材中的表述给人一种政府只尊崇儒学而禁绝其他学派
,但是改了这个字之后,新教材的含义则可以理解为只是更加尊崇儒学,并不能推断出这一时期是否完全禁绝其他学派。
赢政思考了一会儿,将自己的答案发了出去。
林老师等了一会儿,看见只有两个人发了弹幕回答这个问题,也并没有着急催促,而是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