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两军阵前。
天策军一字长蛇阵,蛇身为中军,七万步兵,由杨林指挥;两翼为一万骑兵,左翼高宠领五千骑兵,右翼常遇春领五千骑兵。
李存孝在李贰身边,准备来致命一击。
汉军。
皇甫嵩说道:"诸将听令。今日破一字长蛇阵。令许褚领八千步兵、两千骑兵,牵制右翼常遇春部;令典韦领八千步兵、两千骑兵,牵制左翼高宠部;其余诸将随十万大军一起进攻天策军中军。"
汉军一共四千骑兵,京城三千、兖州一千。
众将士齐声喝道:“我等领命。”
大战时,斗将环节少了,就是遇到了高手,与手下很多人在一起,打不赢,还有小卒为将领断后,将领死亡率没那么高的。
天策军是守阵,大汉破阵。守军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很快两军就杀成一块。
皇甫嵩是杀伐果断之人,只要舍的人命。在他看来,没有破不了的阵。
常遇春领五千骑兵冲杀而来,许褚带着两千骑阻敌,八千步兵摆圆阵,对抗骑兵,一时间高宠所部速度减下来。冲击不起来。两方即将陷入的近战。
常遇春当然不会近战,领着骑兵游弋在许褚部的周围,一点点歼灭外围的步卒。
高宠同样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汉军如此阻敌,伤亡是比较快的,支持不了多久的。只能看主力大军能不能快速破阵了。
天策军两翼被阻,一字长蛇阵的威力就小了许多。不过阵还在。可以运转。
皇甫嵩见敌军骑兵被阻,立马高喊道:“夏侯惇,你带兵杀向阵旗指挥台处。”
杨林在指挥着各步兵的协调作战,指挥造诣比起李贰强了许多。
不一会,夏侯惇就带兵杀开一个口子,就要来到杨林跟前。杨林提起囚笼棍,挡下了夏侯惇。两人战到一块。士卒也杀到一块。
两军杀的更加激烈了,李贰看着川口督史、森山野仁、真琴二秀、苏我牛子等倭人一个个被斩杀,心中没有一点愧疚。
此时李贰身边只有李存孝、杨延安,分别领两百重骑兵、两千重甲步兵。显得那么弱势,让皇甫嵩看到了机会。心中一喜,对身边的将领喊道:“随我活捉李贰。”
可这是李贰的毒计啊。
李存孝见时机到了,说道:“主公小心,末将去也。”
李贰心中也碰碰直跳,有点小激动。
杨延安对身边的士卒吩咐道:“牛角号,吹三响。”
这是一个信号,提醒高宠与常遇春随时追杀皇甫嵩。
只见李存孝带着两百重骑兵冲向了汉军的帅旗。无人能挡,无一合之敌。步兵竖盾挡没一点用处。
此时,两军陷入胶着状态,都在杀敌,皇甫嵩没有调动的兵马,只能对身边的亲卫喊道:“快挡住他们。”
皇甫家的亲卫奋不顾身的抵挡,没卵用,上去就是送人头。
皇甫嵩知道天策军是奔着自己来的,有可能跑不掉,下了一个命令:“若我身死,让曹操领兵撤回兖州。”
随后皇甫嵩下令鸣金收兵,带着亲卫溃逃。
曹操正在远处杀敌,听到撤军的命令很是不解。直到皇甫嵩的传令兵说明情况,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要是皇甫嵩被杀,就完蛋了。
曹操看向皇甫嵩所在位置,怎么变成溃逃了,这是什么情况。
其它汉军将领也不知道,为什么撤退就成了溃逃。
汉军一溃逃,天策军全力追杀。
而皇甫嵩见天策军重骑就要杀到跟前,带着十余骑脱离了大军。
刚脱离战场,就遇到高宠带着百余骑杀来。
高宠看到皇甫嵩逃。心中大喜,直奔皇甫嵩而来。
皇甫嵩大急,连忙吩咐身边众士卒去挡高宠等人。
另一边常遇春带着百余骑杀来,见皇甫嵩在跑,哈哈笑道:“皇甫老儿,那里走。”
皇甫嵩那会理会,一个劲的跑。跑了十多里,就被追上了。
皇甫嵩知道自己将要身死了,要死也得战死,怒道:“常遇春,可敢与我一战。”
常遇春哈哈笑道:“皇甫老贼,让你知道,什么是年轻人不讲武德。”
皇甫嵩年轻时也是一流高手,不过,老了,不中用了,哪是常遇春对手,几个回合就被一枪穿入咽喉。
而另一边的曹操,知道生死就在眼前,立马拉起了帅旗,收拢兵马,且战且退。汉军、汉将都靠拢过来,最后稳住了阵脚。
知道皇甫嵩战死后。曹操不得不带着部队撤回兖州。等待朝廷新的任命。
此战杀了五个小时才罢兵。
天策军死亡三万。
汉军死亡六万,多死这么多,是因为溃逃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没阵形、没战意、人踩人等。
高唐战场。
平原军要打高唐县,就必须强渡黄河。
天策军水师不断的骚扰。让平原军很是难受,好几次浮桥都被烧掉。又没船只与天策水师拼命,很是难受。
平原王刘硕摆烂了,说道:“反正我等只是偏师,主要还得靠皇甫大人啊。”
长史王衡赞同道:“王爷英明,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