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辖14县:江州、宕渠、朐忍、阆中、鱼复、临江、枳、涪陵、垫江、安汉、平都、充国、汉昌等。总人口108万。
话说马元义等黄巾军在张修的帮助下,拿下了巴郡各县。
张修巴郡的影响力很强,趁机扩张军五万,总兵力达到七万。
马元义不得已,只能把巴郡南部的江州、平都、枳县、涪陵、垫江五县分给了张修。
巴郡北部的九县,则尽数归黄巾军。
另外黄巾军还占据着,汉中郡的房陵、上庸、钖县、西城四县。
马元义收到了皇甫嵩战死的消息。心中安定。把黄巾军与家属分散安置在所辖地域的各县。
马上春耕春耕了,马元义号召治下百姓一起春耕。黄巾军多是农民出身,对农耕,黄巾军很有心得。
马元义效仿李贰,实行起了军屯与民屯相结合的政策。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
皇宫中。
商议益州之事。
朱隽虽然收复了南郑。但是与黄巾军大战没有取得像样的战绩,让灵帝有点失望。
如今又收到消息,说马元义、张修拿下了巴郡,灵帝感叹道:“朱隽不堪重用啊。看来剿灭益州叛军的任务,要换个人了。”
灵帝有意换将,大长秋赵忠看懂陛下心思,补充说道:“自征讨黄巾以来,朱隽没什么好的战绩,奴婢以为该换一个战绩彪炳之人领兵。”
河南尹何苗谏言道:“西凉悍将董卓,勇猛强悍,纵横冲杀,左右开弓,战绩突出。如今已经被征召参与围剿黄巾,正在进京城的路上。陛下可考虑此人。”
灵帝也知道董卓是厉害的武将,疑惑道:“这个董卓比之朱隽如何。”
何苗不确定地回道:“董卓与羌人作战,百战百胜,应该比朱隽厉害。”
灵帝叹道:“那就等董卓入京再说。”
董卓带着三千西凉骑兵入京,跟随身边的人物有牛辅、董越、李儒。此时董卓还没权倾一方。只有三个亲近之人厉害些。牛辅与李儒是女婿,董越是兄弟。
骑在马上的董卓对李儒说道:“文优啊,咱家马上要见陛下了,要是陛下问策,咱家该怎么说。”
李儒是智谋之士,不假思索的回道:“若是加入到何进的军中,那岳父就是个骑兵将领,只要听命就好;若是到朱隽军中,岳父做个副将绰绰有余……如此这般。”
牛辅疑惑道:“若是安排到卢植军中呢。”
李儒解释着:“卢植这几年比较出色,再加上幽州战场不差骑兵,我等去了没用武之地。”..
董卓把兵马安置到洛阳的西园校场,尔后独自上到朝堂。
只见这董卓,长相粗犷,放荡不羁,脸庞坚毅,满脸络腮胡显示沧桑。董卓躬身道:“臣董卓拜见陛下。”
董卓的第一印象就是带兵的武将,再加上之前的战绩,灵帝很是满意,问道:“如今叛军贼首马元义、张修占据着汉中、巴郡之地,董将军有何良策啊。”
董卓胸有成竹地说道:“末将建议用骑兵快速出击大巴山一带,然后我军建立防线,以切割汉中与巴郡的黄巾军,先平定汉中黄巾军。”
群臣有点意外,有人嘀咕着:“这个粗鲁这汉子,没想到还是知兵之人。”
灵帝高兴极了,夸道:“董爱卿果然是知兵之人,可愿为领兵平定益州的叛乱啊。”
董卓欣喜不已,高呼:“陛下如此看重,臣愿为陛下效死命。”
灵帝下令,让董卓取代了朱隽的位置。
几日后,董卓领着三千西凉骑兵向汉中郡南郑而来。
此时朱隽正在编练新兵呢,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董卓的副将。
董卓来到南郑,拿出圣旨,接管了军权。如今南郑总兵力八万人,其中三万是新兵。
董卓问向朱隽:“叛军有多少人来着。”
朱隽回道:“黄巾贼三十三万、米贼七万人。”
五斗米教的军队称为米贼。
董卓骂道:“卧槽,四十万,我们这点人怎么弄。”
李儒淡定道:“岳父不用担心,可让南阳太守秦颉领兵入汉中,与我等一起共破汉中黄巾军。”
董卓上书给了灵帝,表示自己兵力不足。需要朝廷给自己增兵。另外建议让南阳太守也出兵汉中。
马元义就收到了曹化淳的信件,告知董卓领兵之事。
汉中四个县,原本黄巾军每个县只有一万人驻守。得知汉军要进攻汉中,马元义每个县增加了一万了。
黄巾军忙完了春耕后。黄巾军集结了二十万大军,马元义在大巴山建立营寨。
另外马元义还传信给五斗米教的张修,让其出兵大巴山,一起对抗汉军。
此时的张修忙着联络犍为郡、牂牁郡的蛮人部落,准备在犍为郡、牂牁郡起事。益州南部多为蛮人部落,五斗米教在此传下了道统。蛮人信徒还不少。
张修不高兴道:“黄巾军那么多人,还要我等出兵,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米贼还是出兵两万,张修让张鲁领兵两万北上大巴山。
【资料:张鲁是下一任五斗米教主。】
而张修自己则领兵三万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