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曹操与诸葛亮,一起喝酒。小酌几杯,再说事情嘛。
“孔明。你说,是齐国一统南方。还是齐国与诸国一起,死磕大唐。”
“这……”诸葛亮有点宕机,他没想到,曹操有这样的想法。
在当前的局势下,传统的思维是,暂时休整一、两年,再组织八国联军攻唐。
南边联军过不了黄河,没关系,可以攻打潼关,想必唐军会分兵南下的。
而北边呢,有三国之兵,与大唐交战。
只要南北联军,与唐军死磕到底,让唐军兵力损失过大。那么,唐军就无法夺取天下。天下就能和平数年。
曹操解释一句:“咱们齐国与大唐,可以达成协议,互不攻伐。大唐专心一统河北,我齐国吞并韩、吴、楚三国。”
“大王。大唐不可信。再说,灭南边三国。咱短时间,办不到吧。”
“韩国无大将,灭他不难。吴国没统一,实力也不强。唯楚国,需要一些手段。”
“这……风险太大。若大唐占领河北,实力绝对大增。咱就算一统南方,也很难对抗。”
“孔明。若死磕大唐。诸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人生在世,苟延残喘地活着,有何意义。还不如博一把。一统南方之军,然后轰轰烈烈地,与大唐决战一场。”
诸葛亮陷入深思,这事有点儿大。走错了,他与曹操,就是千古罪人。好好的八国联盟,你搞内讧。得便宜的,是大唐。
良久后,诸葛亮发表长篇讲话:
“臣猜测,此战过后,大唐有三件事要处理。”
“一、晋国的大片土地,大唐需要精心治理。二、凉国可能会并入大唐,这有点复杂。三、对于羌人,按大唐以往的对外政策,应该会集中管理,河套地区为首选。”
“做好这三件事,大唐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之后,大唐出兵,想统一河北,仅用一战,是无法拿下的。若是打得好,两年可以一统;若打不好,至少三、五年。”
“所以,咱齐国与大唐,可签订一个,七年以上的和平协定。”
“另外,咱要楚国与蜀国成为盟友。到时候,咱是南边三国一起抗唐。”
“为了加强盟友实力。臣提议,派人去游说楚王与蜀王,让他们分别夺取交州、与南蛮。”
……
曹操很是震惊,这个诸葛亮,太妖孽了,看得这久长远嘛。而且,都说得很有道理。
夜很深,曹操与诸葛亮,彻夜未睡,商议着未来的出路。他们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最终,在天亮之时,作出了决定,跟大唐和谈。
十点时,函谷关讲经堂内,六国和谈在此举行。
五国联军,都以齐国马首是瞻。曹操安排杨修为首席发言人,有夏侯惇、文娉、严颜等五国将领,在下方做陪。
唐国代表,就包拯一人。他是鬼见愁,一点也不怂的。
首先发言的是杨修:
“素闻大唐多异族,国人素质低下。唐军打仗也不讲究,一点节操都没有。如今,居然绑架我弘农的普通百姓,做为人质。真是让人鄙视啊。”
包拯直视杨修,不怒自威,他大喝一声:“一派胡言。我大唐士卒,从不欺压普通百姓。此番我军的人质,皆是弘农杨氏之人,他们有造反的先列,我军不得不防。”
……BiquPai.
两人争论不休,都是头脑清清晰、嘴巴利索之人。斗嘴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呵呵,多说无异。直接谈论交换人质吧。”杨修嘲讽一波,他今天的人设,妥妥一副高高在上、世子公子的态度,让包拯心中不爽。
不过,包拯的黑脸,也没人喜欢。还是说正事。
“徐荣父子与牛郜,这三人还好否。”
“牛郜有点小伤,徐家父子无恙。”
“哼。最好人没事。”
“本公子已经安排弘农名医就诊,保证没事的。”
这中间有原因。曹仁一直想报仇,于是安排亲信,不间断地折磨牛郜。让他吃不饱,还经常莫名其妙被殴打,过得老惨了。
当然,曹仁没有动杀心。因为曹操警告过他:不要胡来,曹安民还在大唐呢。
牛郜是董白的表弟,算起来,也是李贰的表弟。牛郜十六岁,还没成亲。母亲董召,三十多岁,是董卓的二女儿。
弘农某处,一个不知名的山里,这里有一杨家村庄。徐荣父子与牛郜等凉军将官,与他们家眷,被软禁在这里。
弘农神医,来到牛家,给牛郜把脉,然后做出诊断:“牛公子,你的皮外伤,已经没事。不过,这内伤,需要三个月的调理。当然,若是每三日,能进补一根千年人参,一个月就能好。”
牛郜喃喃自语:“人参嘛。听说,大唐有个长白山。人参老多了,真是期待啊。”
徐荣也在一旁看着,他有点惭愧,是他没有保护好牛郜。等老中医走后,徐荣才说话:“郜儿啊。这些日子,你吃苦了。都怪我没用。”
“徐叔,你别这样说。多亏有你。不然,我母亲,就被牵连了。再说,我身棒,这点伤,不算什么的。”
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