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乐堡大营,高干与公孙瓒两军会合。..
盘点剩余兵力,燕军有四万,魏军有三万,合计七万。
他们经历三场战事,分别是御河防守战、十里河防备战、平城之战,一共战死五万。
而唐军呢,三场战事,合计牺牲六万之众。
从战绩上看,唐军损失还大一些。战坚战嘛。吃点亏,没什么的。只要目的达到就成。
聚乐堡南边,是火山群。西北边,是红石崖。西南边,是遇驾山。若是唐军要攻聚乐堡,最好从正西边进攻。
唐军升帐议事,薛仁贵总结战事:“魏燕两军,损失很大。他们的士气,迟早会崩溃。咱加把劲。尽量多杀伤一点敌军。”
“聚乐堡地形可以。但是,一直没有被重视过。敌军的准备仓促。肯定无法久守的。希望诸将,不要犹豫,该强攻就强攻。”
“我等领命。”
众将没有异议。他们在大唐军校学过。知道一点,险关要隘,必须被重视,才能发挥作用。而聚乐堡呢,只是敌军临时选择的战场。与以往的险要关隘,不能比较的。
薛仁贵信心很足。唐军只要正常发挥,拿下聚乐堡,不在话下的。
唐军准备一番,这次攻城战,继续由薛仁贵指挥着。
敌军这边,由统率最高的公孙瓒指挥。他先把七万联军,整编一番。然后,统一调度着。
守关城,没有花哨的东西。必须务实起来,首先是守城物资,要快速准备起来。聚乐堡,只是小关城,守城物资不多。这就得他们自己准备。
咻咻咻的破空声响起,唐军的箭矢,如雨一般,落入聚乐堡的关城之上。
咣咣咣的格挡声响起,守军的盾牌,如防护罩,保护着城头上的士卒。
关城八点空间不大。唐军只得派一万士卒,攻向城墙。
第一波,是试探,唐军士卒,不上头,以自身安全为主。
守军这边,也有所保留,关键的守城节点,没有暴露。另外,他们还要节省守城物资。
后方指挥的薛仁贵大笑:“仓促以战。坚守又如何。本将今日,就要拿下关城。”
伍云召疑惑:“有点难吧。毕竟,此关易守难攻。敌军也有七万之众。”
“不然。他们准备不够,关城也不高。咱们只要将士有命。夺下城墙不难。”
“行吧。由末将带头冲锋吧。”
伍云召很自觉。这几场战,都是他带兵杀点,起到很大作用。
守军这边,公孙瓒也看出问题。他对高干说:“聚乐堡关小,不需要这么多兵镇守。你领兵四万,在聚乐堡至高柳城的道路上,布置陷阱,阻挡唐军可能的追杀。”
“末将领命。”
高干不磨叽。直接带兵撤退。
打仗嘛,就得果断点。反正,守聚乐堡是临时起意。看着守不住,就得想退路。
两军休整半小时,唐军继续进攻着。这一轮进攻,有所加强。但是,还是试探。
薛仁贵的策略,是不着急。他还有十四万步兵,用车轮战的话,可以十四场轮换。累都累死守军。
公孙瓒办法也不多。只得按照既定的方略,坚守着关墙。尽力而为就好。
两军不断交锋着。战事进入胶着状态。双方的伤亡,来的非常的快。
第十轮进攻开启前。公孙瓒对亲信说:“咱守不住。你去准备引火之物。咱火烧城楼。掩护大军撤退。”
薛仁贵命伍云召上场。唐军要一鼓作气,夺下关城。
唐军士卒猛攻三百秒后。
就有伍云召,带着亲信,攀登城墙。他们勇不可挡。打败关墙上的守军。
公孙瓒带着亲信,退下城楼。而后,火烧城楼。
伍云召很是懊恼:“若是本将,有高超的射术。肯定可以射杀公孙瓒。”
可是,他没有,只得看着眼前的大火,发一些牢骚。
公孙瓒这边的引燃之物,并不多。这大火,就烧了半个小时。但这已经足够。他带着一万残兵,出到城来,有高干领兵接应着。
“伯珪兄。你能安全撤出,真是太好咯。”
“高老弟。准备的怎样。唐军骑兵马上就到。”
“放心好咯。此地道路不宽,多挖深坑能好。”
“如此,本将就放心了。”
公孙瓒及其手下残兵,都非常劳累,没法参与阻敌。直接撤向高柳城。
十来分钟后,唐军骑兵,追击而来。前排的十余骑,掉入深坑,被尖刺穿体而死。
薛仁贵下令:“地形不利,别再追击。”
所有唐军,停止向前。
盘点这一战,守军战死两万,唐军牺牲两万五。
接下来,薛仁贵的策略,并不是打高柳城。唐军可以东渡白登河,直入代郡腹地。先占据周边小城池。
敌军的兵力不够。只防重要城池。而小城池,几乎没有兵力。这对唐军来说,是大好事。
高柳城,在长城边上。此城却是坚城,是防备草原民族南直下。而今,唐军在他们南边,不打高柳城。这就很操蛋。
公孙瓒脑瓜痛:“这如何是好。高柳城南边,无险可守。咱死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