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看着他,淡淡说道:“在老朱手底下干活,要命!我还想多活几年,娶十个八个媳妇,好好享受人生。” 朱标皱起眉头来:“陛下杀的都是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贪官,若是你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又有什么好怕的?” 陆渊摇了摇头:“从之前的空印案,胡惟庸案,以及这次的郭桓案,陛下杀了多少贪官。” “太子,你可有想过,为何陛下对于贪官如此严苛,贪污超过六十两便剥皮填草。但贪腐问题却是层出不穷,甚至越演越烈。” 朱标眉头皱得更深了:“还请赐教。” “大明朝臣的俸禄可以说是历代以来最低的,普通官员的俸禄仅仅够维持一家开销,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陆渊说道。 “大明新立,天下百废待兴,国库也是不充裕。何况,读书人为官,便该为了黎民百姓,清贫一些又有什么。何况陛下也是节俭度日,伙食甚至还不如陆兄呢。”朱标说着,还不忘刺陆渊一下。 “太子可还记得曾秉正乎?” 朱标顿时沉默起来。 曾秉正在开国之初,被推举为官。开始不过是小小的学正,但是曾秉正却是清正廉明,兢兢业业。 洪武九年的时候,突发奇想的朱元璋让各位官员用“天变”为主题,撰写文章。 在一众的彩虹屁之中,曾秉正的文章脱颖而出。 他的奏疏写清了民间的真实情况。此外,他还提出了相关 的建设性意见,让朱元璋顺天时,应天命。 老朱很满意,大笔一挥,直接让曾秉正来京师应天府当了思文监丞。 从此,曾秉正成了老朱眼里的红人,一路高升。 但曾秉正却是依然保持原来的作风,不贪图一分钱,只拿着固有的俸禄。 想要巴结上曾秉正的官员可谓是络绎不绝,而向来铁面无私的曾秉正却不肯行丝毫的便利,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最终,老朱在其他官员的煽风点火之下,直接罢黜了曾秉正的官职,让他告老还乡。 此时,曾秉正已经做到了朝廷三品大员。 但就算如此大官,每月俸禄也仅够一家开支。 曾秉正竟然连回乡的盘缠都凑不起。 曾秉正没有办法,只能四岁的女儿卖给了牙婆。 原以为可以回家过安生日子的曾秉正,卖女凑钱回乡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 朱元璋顿时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关押曾秉正,并施以腐刑。 曾秉正此举虽然是迫于无奈,但在朱元璋看来,曾秉正就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身为皇帝却识人不明,还让一个品行低劣的文坛败类坐上三品大员的位置。 朱标自然也是知道曾秉正之事的,只是那时候他还未监国,虽然向朱元璋进言,却为时已晚。 “如此清官,便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朱标沉默下来,他感觉自己无从解释。 “老朱因为自己穷苦出身,遭受了贪官的 盘剥,导致父母活活饿死,因此仇恨贪官,所以登基之后多有利民之政策,而对于官员十分严苛。” “这本没有错。” “但凡事皆有个度,若是太多,那就成了坏事了。” “天下又有几个曾秉正乎?” “陛下不可能要求治理天下的都是圣人!” 朱标只感觉脑中一声雷鸣爆响,他感觉陆渊的话语振聋发聩。 “不可能都是圣人.......不可能都是圣人......” 陆渊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陛下命人编著《醒贪简要录》,颁发所有官吏,命官员熟读。又语重心长地教导臣属。可以说打击贪官污吏态度之坚决、手段之严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能维持这样力度的,大明也仅有洪武、永乐二帝,之后皇帝却是疏于朝政,以至于到了大明末年,皇帝甚至凑不出军费,而那些大臣家中却是堆金叠玉纸醉金迷。” “你无法将人性放在一个很高的标准上去考验一个人。” “那些学士多数也都是普通人,或许上任之时也是想要当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并没想着捞钱。” “或许有一个好的环境,他们也会是一个好官。” “但官场上真有清净之地吗?” “何况,就算官员不想贪腐,那些乡绅恶吏勾结,也会想方设法地把你拖下水,这样情况下,又有几人能够坚持本心。” “如果你是一个小官,家里揭不开锅了 ,正好有属下送来五斤米面,你是收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