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海带随船运到了金陵,一开始百姓还对于这些其貌不扬的海带不感兴趣。 但随着报纸对于营养以及食谱的报道,渐渐有百姓开始尝试海带。 陆渊又建议朝廷将一些海带卖给酒楼。 酒楼率先推出一些海带菜肴,很快,百姓也不再抵触。 渐渐,开始有行商将干海带运往内陆山区,毕竟那些地方大脖子病的犯病率更高,这些海带更有市场。 海带的热销,让朱标更加有信心将其推广沿海。 不过,陆渊却是在考虑另外一件事情。 之前,他光考虑美洲的土豆、番薯、玉米等高产粮食,却是忽略了一些根容易获得的植物和动物。 现在距离美洲被发现还有一百多年,想要到美洲去寻找那些作物,也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前段时间,他在江宁深入基层,对于大明现在的生产力以及物种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发现还有许多后世常见的东西,此时大明还没有引进。 现在民间养的都是本土的黑土猪。黑土猪十分接近几千年前人类驯化的野猪。 而后世常见的白猪要等到五六十年代,才开始引进欧洲等地的白皮红猪,并和本土的黑猪进行杂交,进而产生新的品种。 黑土猪肉是好吃,肉更香甜,但最大的问题是产肉量低。 黑土猪一年下来一般最多只能长到两百斤,而一头白皮红猪往往可以长到三百多斤,若是用饲料那就能长更多了。 此时,大明百姓想吃肉都难,那自然不能追求口味,而要追求低成本获得能多蛋白质! 现在欧洲已经绘制出了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航海技术跨进了一大步,已经开始着手进入大西洋进行探险。 想要从这些人手中弄到欧洲白猪毕竟更容易一些。 现在把欧洲白猪引进进来,经过杂交处理、提供更多的基因多样性,优中选优,经过数代便能够改良猪的基因,对于大明的畜牧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另外,陆渊又想起了号称45天速成的白羽鸡! 绝大多数的华夏本土鸡种都被称为黄羽鸡。华夏本土鸡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但却有着共同的缺点:吃食多、生长较慢、体型偏瘦、回报率低。 但白羽鸡是以美洲与欧洲的两个鸡种杂交而成,陆渊也只能想办法先弄到欧洲的科尼什鸡。 除此之外,像是巴沙鱼、罗非鱼的原产地更近一些。 巴沙鱼原产地在云南、暹罗,想要获得十分容易。 巴沙鱼肉质细嫩,鱼刺极少。而最主要的优点是生长周期较短,容易饲养,体重可达15公斤左右,产量高。 这种鱼在生长过程中,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约占体重的58%。越南音译为“卡巴沙”,意思是“三块脂肪鱼”。 而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俗称非洲鲫鱼。肉质鲜美,有白肉三文鱼之称。同样有容易饲养,快速繁殖的优点。 这两种鱼类都十分适合引进。 在宋朝时候,农业技术发展迅速。 南宋时期,地少人多,加上政治中心南移。 南方地区的水质优良、气候温和,逐渐形成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养殖业。 比如在动物饲养就发现了使用灰石粉喂猪可以提高肉质。 还研究探索了多种饲料,如豆渣、豆腐渣、菜叶等,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了高质量的食品源。 宋代还发展了鱼塘养殖技术,主要有半肥水、良肥水、牛粪鱼塘、人工饲养等几种形式。这些技术在土地资源贫乏、缺乏自然水源的南方地区得到了大量使用。 宋代还提出了淡水虾、蟹的养殖技术,通过创建淡水塘、打淡水井等方式,保证虾、蟹的正常生长。淡水虾、蟹能够快速繁殖,品质优良,成为了南方地区的重要水产养殖产品。 只是到了蒙元统治,大量良田改为草场,大量发展牛羊养殖。 明朝建国以后则延续了元朝对畜牧的重视,在京郊设有上林苑,专司饲养种牛、羊和猪。 另外有太仆寺,专司负责牧马,为军队提供优良战马。 陆渊又想到自己之前只是教授物理、化学、数学,忽略了生物、特别是农业生产与畜牧养殖方面。 陆渊便在西山公塾开设了农政与畜牧两个学院。 ....... “棉花合适的整枝摘心,可以增加棉花植株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保证植株的叶片受到的光照充足,且不易发生虫害,从而减少蕾铃掉落;另外一方面,整枝摘心后可以将养分以及水分集中输送到花蕾部位,减少蕾铃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