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这次外交试探,以明朝大获全胜而告终。
朱元璋得知消息,不免十分满意,能够在不失国威的前提下,压制住日本的狼子野心,实乃一件大快人心的美事!
只是对倭国提出的通商请求,老朱有些谨慎,当面询问朱文正道:
“朕有两点担忧。其一,通商是否会资助倭国强大?
其二,大规模倭船来华,可否会影响沿海安全?”
朱文正却提出不同看法,建议道:
“叔父大可放心。即便通商,也是有条件通商,我们只出售倭国急需的丝绸、茶叶等奢侈品,不涉及武器制造等机密。
倭人学不到什么真东西,我们换回的却是大量真金白银,倭人就算发展,也没有我们发展更快!
至于沿海安全,既然他们想通商,就要倭人出力,配合我们清剿沿海倭寇,维护商路稳定,反而能收奇效!”
朱元璋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
自古以来,倭人垂涎中原特产已久,中原王朝若是不许通商,倭人得不到就会想方设法来偷来抢。
许多倭寇打着土匪的旗号,其实背地里都有日本诸多大名支持,这也是倭寇难以清扫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如果明朝官方允许通商,日本大名可以合法交易得到这些特产,倭寇没了后台,就要容易剿灭许多!
想到这里,朱元璋当即拍板下来,指示李善长的中书省,专门弄个章程出来。
至于藤田木等倭国使者,虽然输的裤裆都差点当掉了,但却意外收获了通商条约,回去至少有个交代。
处理完这件事,朱元璋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在一统天下的霸业上。
这一两年,可以说是大明成立后最关键的两年,朱元璋每日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刻把自己劈成两半用。
除了指挥明军主力北伐,朱元璋还相续打下方国珍和陈友定。
陈友定被灭后,他又调动湖北行省参政杨璟、周德兴等人,统帅湖广各个卫所兵力,攻打广西。
同时命廖永忠等人,率水师沿海进攻,水陆并进。
为了帮北伐军分担压力,朱元璋还派出邓愈,率领一支偏师,从湖北襄樊向北进攻,牵制元朝兵力。
这一时期,明军可谓四处开花,到处都是烽火连天。
打这么多仗,没钱没兵是肯定不行的,好在前几年励精图治,朱元璋自己又节俭,宁肯不修皇宫,也要收复天下。
说到这里,老朱是真心感念朱文正作出的贡献,自从他开了商业税,又搞来前宋一大笔宝藏,紧巴巴的日子总算要宽裕许多。
有了钱,就要大量招兵买马,明军这两年的招兵行动就一直没停过。
因为随着徐达大军攻占山东济南,明军主力很快就要向西迂回作战,收复河南,直逼陕西。
明朝占据南方,元朝占据北方,山东、河南两省正好横在明军和元大都之间,这也是北伐军为何要首先收复这两省的原因。
河南再往西,就是陕西,驻扎着关中四大军阀,光李思齐一路就拥兵十几万。
所以北伐军还要分兵,继续往西,占据陕西潼关,切断关中军阀,跟元大都的联系。
到那个时候,朱元璋就需要派出一员得力干将北上,加入陕西战场,以保障徐达主力直逼元大都。
这个人选,非朱文正莫属。
这也是虎威军这段时间抓紧操练,并派出大将赵德胜,去外地招兵的原因。
整个北方都快打成一片,唯独不见了王保保,那他在干些什么呢?
说起来,王保保这两年不是一般的点背。
本来在元朝内战中,王保保一举消灭吞并了孛罗帖木儿,正是如日中天,一家独大。
结果树大招风,王保保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实力又过于强横,引来诸多小军阀猜忌。
又正逢元朝皇太子,对老爹元顺帝不满。
元顺帝在位多年,有什么功绩不好说,倒是硬生生将一个诺大的元朝,治理的只剩半壁江山,到处都是农民起义的烽火。
元太子自然对其大为不满,私下里总是会想,要是换我来干皇帝,早就四海威服了!
偏偏元顺帝又很长寿,在位四十多年还活蹦乱跳的,每次吃饭,都能干两大碗,吃完还能再打个饱嗝,顺便关心下天下事。
他不关心还好,越关心越乱!
眼见再等下去,就算自己死了,老爹也不会退位,元太子终于受不了了,开始密招王保保,并联合元朝皇后,想一起废掉老爹元顺帝。
结果王保保认为此举不义,竟然没有同意,这让元太子大吃一惊。
因为当初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混战时,元顺帝可是明确支持孛罗帖木儿的,要不是元太子支持王保保,还真不知道鹿死谁手?
结果倒好,我一手帮你爬起来,让你反过来帮个忙,你就不愿意了?
元太子大怒,也开始对王保保产生不满。
结果一来二去,元朝上下君臣竟然达成一致意见,都认为王保保尾大不掉,必须消灭。
这下热闹了,李思齐首先举起大旗,捅了王保保的屁股。
紧接着孛罗帖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