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在洛阳汇合邓愈、冯胜所部后,组成西路军,兵马一度达到十三万之众,虽说面对李思齐等关中联军,并没有数量优势,但完成任务还是足够。
西路军此时兵强马壮,蓝玉、赵德胜、邓愈等人皆为军中宿将,冯胜更是一员大将。
早年间,冯胜就担任朱元璋的御前亲兵都指挥使,深受朱元璋信赖,南征北战以来也是屡立战功。
只是冯胜虽有能力,却有点毛病不好,那就是有些贪财好色,历史上数次因为这种事情,被朱元璋处罚。
就在今年年初,冯胜刚刚被朱元璋贬官,从大将军撤到都督同知的位置上。
冯胜顿觉惭愧难当,急于立功表现,可他参加北伐军较晚,重要战役又都被徐达、常遇春包揽,一来二去,冯胜基本没有立功的机会。
等打下洛阳后,冯胜更是被分到西路军,归朱文正节制。
冯胜心中一阵气苦,要是能跟着北伐军北上,等打下元朝大都后,那是大功一件,多少都能沾点光。
可现在跟着西路军开进关中,赢了是本分,输了更难看,想想都觉得没意思。
为了搏点功劳,冯胜三番五次向朱文正请战,要求充当先锋,为全军开路。
朱文正被他磨不过,又见对方也是员身经百战的老将,便交给他一万兵马,嘱咐道:
“开道可以,切莫操之心切,脱离大队太远!”
冯胜当即大声领命而去。
刚开始,冯胜还是挺稳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换谁看了都挑不出毛病。
可随着大军逐渐逼近潼关,冯胜慢慢有点沉不住气了。
他先后派出几波探马,都回报潼关兵力空虚,根本没有多少守军。
冯胜有些心动了,看样子李思齐还在王保保较劲,如果动作快点,就能在主力到达之前,率先拿下潼关。
想到就干,冯胜当即督促手中一万大军,加速向前急行。
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东汉末年,就初步形成了军事化城寨。
它北临黄河,南有秦岭,扼守黄河渡口,是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要冲之地,正好卡在了进出关中的要道上。
历史上秦汉时期,卡在这里的本来是赫赫有名的函谷关。
只是由于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函谷关以北大量堆积,导致军队就算不过函谷关,也可以从北边的黄河河岸绕道,直接进入关中。
所以到了唐朝时,函谷关就几乎失去了驻守的价值。
于是,唐朝在函谷关以西70公里的地方,重新找到潼关,作为新的金汤要塞。
西路军还算幸运,他们要面对的,就是唐宋时期遗留下来的潼关,若是等到明朝中后期,潼关会被反复扩建加固,到时就更加麻烦。
冯胜一路急行,很快逼近潼关东侧的黄巷坂。
黄巷坂是通往潼关的必经之路。
它南侧紧临一片高原,处于悬崖陡壁之下,北侧夹河之间又有一高岸隆起。
这就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中通一径的孤道,这个孤道“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
这一段路大约只有短短的2.5公里,可愣是把冯胜给叫停住了。
冯胜上战场厮杀多年,却从未见过这么险要的地形,就算只是看看,都让人心中泛起阵阵寒意。
他招来几个探马问道:
“此去潼关,只有这一条道吗?”
领头的探马语气肯定道:
“将军若要去潼关,只有经过黄巷坂才行!”
冯胜左右一寻思,潼关是肯定要打的,既然早晚都要去,没必要畏缩畏脚。
但冯胜也没有大意,他决定首先派出一百多名士卒,爬上黄巷坂南侧的高原,探探虚实,以防有敌军埋伏。
一百多名身手矫健的明军士兵很快被选拔出来,他们利用绳索抓钩等工具,快速在岩壁上攀爬着。
这种攀岩很需要体力,就算挑选出来的士兵身强力壮,也是爬的大汗淋漓。
一众士兵花了些功夫,总算上了高原。
等上去一看才发现,黄巷坂南侧的高原,竟然叠了几大小层,中间还有数道峡谷,这地形真不是一般的复杂。
明军士兵爬了一道崖壁,个个都是累得气喘吁吁,一个士兵忍不住看向领头百户道:
“还要爬吗?”
百户口干舌燥,吐了口吐沫,四下里张望一圈,只见高原上光秃秃的,植被并不茂盛,看起来根本不像能藏兵的样子,他索性挥挥手道:
“李思齐还在关中呢,咱们就别大惊小怪了!”
这句话得到大家一致认同,谁也不想再接着爬了。
冯胜站在崖壁下,很快看到上面的士兵发出信号,“一切正常,可以前进”。
冯胜终于松了口气,但他还是留了个心眼,将一万兵马分成两部,前锋三千人先走,他自率七千主力跟进。
随着一声号炮炸响,一万明军开始缓缓蠕动,向黄巷坂中挺进。
刚开始的时候,明军士兵总走得有些不安逸,就连冯胜也是一步三扭头,不时看向南侧崖壁上,生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