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没有急着接刘伯温的话,而是两眼透出精光,虎视眈眈先扫视了一遍群臣。
那些刚刚还在交头接耳的人,顿时个个噤若寒蝉。
朱元璋这才用低沉威严的语气开口道:
“朕三令五申,大明已经开国,当有朝堂之相,切忌散漫无纪!”
朱元璋是带着一帮草莽打天下的,常常在路边支个帐篷就开会,若是碰上军情紧急,还得一边吃一边说。
众人野惯了,一时适应不了,听到老大训诫,急忙俯首称是!
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对旧部还是很宽容的,别看嘴上说得厉害,多半也就是吓唬吓唬。
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时候不抓严点,以后就管不住了。
朱元璋见群臣态度还算不错,便缓了一缓,将目光转向刘伯温道:
“爱卿,快将本奏来!”
刘伯温毕恭毕敬递出奏折,自有太监传给朱元璋。
朱元璋才刚刚拿起来,李善长就悄悄抬起半个头,一脸紧张的注视着他的神情变化。
只见朱元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到后来几乎拧成两把弯刀,李善长暗叫一声不妙。
朱元璋忽然猛地将奏折往龙椅上一拍,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怒道:
“大明才刚刚建立,竟然就有人如此肆无忌惮,恣意妄为,简直视国法如无物。
此等贪官,该杀!”
李善长心头一跳,待朱元璋火气稍微消了点,急忙上前道:
“陛下息怒!贪官自然该杀,以儆效尤!
只是大明新建,法纪当尊,都察院办案,可是手续一并齐全?
为何不见李彬的供词?”
李善长是只老狐狸,先顺着朱元璋说该杀,以免激起皇帝的逆反心理。
然后再从司法流程上入手,指出刘伯温手续有问题。
这招以进为退,相当厉害,毕竟朱元璋刚刚强调过纪律,总不能杀人不守法吧?
他这句话一出,群臣纷纷将目光投向刘伯温,就连朱元璋也不例外,希望刘伯温能给个说法出来。
刘伯温却丝毫不为所动,掷地有声道:
“陛下!李彬拒不配合,但人证物证皆在,他辩无可辩,于情于理,都是死罪难逃!”
这番话很有底气,要知道大明开国时,许多法律和章程,都是刘伯温亲自参与制定的,他既然敢这么说,就一定合乎法理。
朱元璋随即放心,当即就准备作出批示。
李善长一看急了,赶紧向身后使了个眼色。
立刻就有太常寺官员宋涛上前道:
“启禀陛下,近日久旱无雨,太常寺夜观天象,不宜杀生见血光,否则恐非吉兆,会拖累天下百姓!”
胡惟庸之前就在太常寺,主管礼仪祭祀,这宋涛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新笔趣阁
这种事情,自然要找个马前卒打头阵,不能由李善长和胡惟庸出面,免得触了皇帝霉头。
至于宋涛会不会触霉头,这都不在两位大人的考虑之列!
而且由太常寺来说天象,份量也足够重。
果不其然,朱元璋不怕杀人,却对鬼神抱有足够敬畏,一听有违天和,甚至会连累百姓,顿时又有些举棋不定。
最近的确很久没下雨了,难道是因为战争不断,死人太多?
一看皇帝动摇了,李善长连忙又使了几个眼色,立刻有数人出列上奏,附和宋涛的意见。
紧接着,就像大坝决堤一样,不断有人站出来附庸宋涛,甚至开始有人痛斥刘伯温,说他执法严酷,杀人太多,有伤天和!
不过片刻功夫,竟有一百多人相继出列,众人七嘴八舌,场面越闹越大,竟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
这一幕惊呆了所有人,就连李善长都万万没想到。
他虽说党羽众多,可也没多到这个份上,本来今天只安排了二十多个人,估摸着最多也就用个五六个足矣。
哪想到会变成这样?
原来,自刘伯温当上都察院一把手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整个南京城,下至黎民百姓,中至各级官吏,上至皇帝宿卫、宦官、侍从中,凡有过错者,一律抓起来,依法惩治。
他执法严厉,从不偏袒,深得朱元璋欢心,但同时也得罪了一大批人。
今日众人一看,竟然有人带头向刘伯温发难,自然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怨。
大家一拥而上,痛打落水狗!
讨伐刘伯温的声势如此浩大,本应是件好事,可把李善长的脸都差点吓绿了。
因为皇帝不是别人,那是权利欲望极重,又杀人如麻的朱元璋。
老朱最忌惮下面的人专权结党,拉帮派搞山头,因为这会威胁到皇权的统治。
如今群情激昂,全因一人而起,即便李善长没有出头,心里也是害怕的直哆嗦。
他悄悄盯着朱元璋的脸色,生怕皇帝老子想多了,误以为是李善长带着众人在行逼宫之事!
难道是要威胁我朱元璋,逼迫同意你们的意见不成?
果不其然,别看群臣闹得欢,朱元璋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眯起两眼,目光如炬的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