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事宜,一手规划后世紫禁城的布局。 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毕竟姚广孝去世的时候,已经是永乐十六年,他还干了十六年的文臣。 朱棣征伐蒙古,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又奉命教导当时的太孙朱瞻基。 有姚广孝在京师,京师就乱不起来。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就是相当于姚广孝的徒弟了。 姚广孝去世的时候,朱瞻基也已经二十岁长大成人了。事实证明,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也没让姚广孝失望。 毕竟阴阳家不是兵家。 阴阳二字,便是代表阴的能来,阳的自然也能来。 主要还是作为一手推动整个靖难之役的幕后黑手,更改大明皇室传承,缔造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这个功绩太过于夸张,成就传奇。 所以才会对他有如此的印象,很容易被局限在阴阳家合纵连横这块上。 而忽略了他本身的才学。 “贫僧观长孙殿下,长期游走大明边疆,麾下各族林立,自身文武双全,定有征伐之心。” “大明立国二十五载,国力日渐稳定。陛下突然调集大军平倭,更是出动水师,其中当时受到长孙殿下的影响。” 姚广孝,当然还是那个想证明自己的姚广孝。 当他开始分析朱英的时候,他就发现,朱英此人不简单。看似温文尔雅,有儒家风范,实则对儒家典籍一概不知,反而擅长兵家谋略。 想到这里,姚广孝对锦衣卫喊道:“小哥,贫僧想要看些海外书籍,寺内第一藏经阁便有,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