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殿下万岁!” 在朱英的面前,但凡看见的人,都是恭恭敬敬的跪在面前。 这,便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番场景,任谁见了都要心潮澎湃。 若不是在前世,朱英也是经历过上万人的大场面,指不定还有些怯场。 朱元璋看到大孙从容面对的模样,非常满意。 便朗声道:“平身!” “谢陛下!” 祭祖祭天,是昭告天地,从今天往后,这大明王朝未来的继承人,就是朱英了。 祭天,是端门右边的社稷垣。 祭天的流程很是繁琐,共分九个仪程: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 每进行一项仪程,在古典庄严的奏乐中,朱英都要随着朱元璋,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 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头二百多下,历时一个时辰之久。 相比之下,祭祖就要简单许多了。 祷告过后,基本就上就差不多了,全程不到半个时辰。 这一切结束后,便就是大阅兵的环节了。 阅兵是在承天门前广场举行。 承天门前广场连通的,便就是长安街了。 这里属于内城,之前在承天门前,是T形的封闭广场,左右便是长安门。 不过在定下阅兵开始,朱英就和老爷子商量过,这样影响了阅兵的阵容,在观礼上也局限太多,便就对这里进行拆除。 左右长安街由此成为了一条贯通的的大道。 这个广场,被彻底的开放,甚至包括左右两道的长安街,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扩宽。 本来五百米不到的长安街,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千米。 宽度也是有五十米宽。 从承天门上看去,一览无遗。 承天门下,外五龙桥内,还有十余米宽。 这里就是给文武百官,外交使臣观礼的地方。 而在广场外侧,便就是百姓所在了。 五城兵马司,大明治安总司人员全部出动,扶持维持秩序。 皇室子孙和嫔妃们,自然就是在承天门的城墙上观看了。 因为城墙高度的关系,朱元璋和朱英所在的位置,还特地搭建了临时的地台,这样更加方便观看,也方便将士,百姓,看到皇帝和太孙的身影。 当朱元璋来到这里,登上承天门上的地台,看向远方时。 便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也曾经率领过大军作战的朱元璋,见到远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百姓,都显得有些兴奋。 大致是南京内外城,将近两百万的百姓们,都是疯狂的挤来这里。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朱元璋甚至看到,就连屋顶上,都有不少人趴在上面观看。 当朱元璋和朱英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上的时候,哪怕是相隔了六十多米,依旧有眼尖的百姓看到了。 激动得大声呼喊起来:“是陛下,是陛下,是陛下啊!!!” 这可比追星要疯狂多了。 君权天授,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普通百姓的心中,大明之皇帝,那就是天,是神明,是万物之主宰。 要知道,哪怕是个状元郎游街,无数的百姓都想去讨点喜气,何况是可以随手钦点状元的皇帝。 随着呼喊声传开,整个人群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当几十万人疯狂呐喊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穹本就稀散的白云,被这惊天的气息冲破,一片蓝天澄净。 这天地间,再没有了其他声音,唯有‘陛下万岁’的咆哮呐喊充斥寰宇。 不仅仅是这几十万人,当声音传播开来的时候,整个南京城内外,两百万人,都被这疯狂的呐喊声所感染,跟着一起大声呼喊起来。 在朱元璋看不到的地方,那是南京城的城门。 驻守在城门的将士,清晰的听到京师城中的呐喊,热血沸腾之下,单膝跪地,朝着皇宫方向同样大喊起来。 此刻,便是在城门前排队的百姓也停了下来,朝着皇宫方向跪拜,呼喊。 南京城,似乎都在这大喊之中动弹。 朱元璋张开双臂,享受着铺天盖地的欢呼。 到这一刻,他觉得大阅兵真是好东西,大明立国二十五年了,哪里有过这等的盛况。 最主要的是,这盛况,就在他的眼前浮现。 现在,所有人的耳边,出了欢呼陛下万岁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了。 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挡来自百姓的热情。 足足半炷香的时间,欢呼声才慢慢的停歇下来。 这么久的时间,不知道多少百姓,喉咙都已经哑了,实在是没力气了。 待一切安静后,朱元璋这才对身边的刘和轻轻点头。 刘和顿时了然,大声道:“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宦官接力大喊,传递陛下的谕旨,在这个没有扩音器的古代,也就只能如此了。 随着鼓声的响起,大阅兵也终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