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皇帝对家里这个虎头虎脑的老六简直不能更满意。 更因为一向风轻云淡的老头表现出的害怕而感到高兴。 驳回了严九元想要告老的请求,还说什么朝廷还需要他之类的话,让老首辅回家好好管束家人就好。 老首辅当日回家就把已经年过五十的二儿子抽的下不来床,然后连夜将他送出了京城,接着在 另外,就是提议让宋建鸣当内阁次辅。 三件事,无一不是对新君表明他想要效忠的态度。 严九元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肃王这个鸡贼的在南边养了十万人,手里还有那样恐怖的武器,他说什么也不会站在废太子那一边的! 可现在后悔有什么用? 只能向新帝投诚,期待他可以发发善心,饶过他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家。 皇帝对老首辅的识时务还算满意,命报房将老首辅补缴了十年粮税的消息放到邸报上,宣称严首辅赞成官绅一体纳粮之策,还以身作则拉了好几车粮食还有整整三大箱子的银子去户部补税。 邸报上,皇帝为老首辅的义举予以嘉奖,因而加封了他一个太子太傅的荣誉头衔。 大家跑去严家恭贺首辅大人成了太傅,可只有严老大人自己知道,他是被皇帝当成官绅一体纳粮的标杆插在这儿了。 恭贺他的人多,可骂的他更多。 纳粮,乃是乡绅士族的大忌! 不纳粮,是大家赖以生存的土壤。 若以后他们跟百姓一样需要纳粮了,还有谁回来投献土地? 家族又要如何发展? 当然,皇帝留着严九元,还有其它目的。 皇帝要搞改革,难免会惹出乱子来。 万一真乱起来了,他需要一个可以平衡朝局、可以收拾烂摊子、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充当替罪羊的人。 很可惜,这个收拾烂摊子、当替罪羊的人不会是宋建鸣,而是他严九元。 这便是当初他替废太子写了传位诏书的代价。 若是废太子敢把传位诏书拿出来,皇帝还要严九元出面证明那份诏书是假的。 严九元自己知道,自从新帝登基,他就不再是那个呼风唤雨的首辅大人了,而是皇帝手里的一个提线木偶。 一时间,朝臣们人人绷紧了皮,夹紧了尾巴,生怕哪天皇帝查到自家头上,把家里的烂事抖搂给全大周的人瞧。 更有甚者,知道自家儿孙有不成器的,提前拉了粮食去户部纳粮税补购田税的,算是对皇帝的某种妥协,求皇帝对某些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轻放过吧。 这么一来,光是京中大臣们补交的购地税就有一百八十多万两。 为此皇帝还特地拿了十万两银子出来奖励了自家小六。 李时抱着那十万两的皇家钱庄银票简直做梦都在笑,当即决心再接再厉,为父皇分忧! 老五李昤比傻乎乎的六弟要稍微谨慎些,一开始并不曾有什么动作,只是眼睁睁看着六弟轻轻松松十万两银子到手,看得眼红。 他生母早逝,平日就靠王府里那点份例过活,就算父王也会单独给他点零钱,可比起前头几个哥哥,他实在算是个穷光蛋。 但他又不愿意像六弟一样,尽向父皇报告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的私德问题,而是想要认认真真地查出几桩直隶地界官员侵占良田、逼死人命的大案子来! 而且为了抱大哥的大腿,他还专门找那些严首辅的门生,也就是跟宋阁老不太对付的那些官员的茬。 他是皇子,还是个没了娘了皇子,无权无势,更没机会做坏事,他就是光脚的,难道会怕一群穿鞋的? 为了好几万两的零钱,老五决定拼了! 几个弟弟的动向自然逃不过李昭的眼线,计全福向李昭报告五皇子动向的时候,李昭来了兴趣。 “哟,小五这是专挑首辅大人的门生下手?”李昭看着计全福打上来的情报笑道。 计全福也道:“属下瞧着也是这样的。据说他还特意去问了廖大人,首辅大人的得意门生有哪些。” “为何?他跟首辅大人有过节?” 计全福摇头:“五殿下从前几乎一直待在王府里面,除了宫里没怎么出过门。” “难不成是他认定首辅大人的门生犯的事多?可以在父皇那儿要到更多银子?” 李昭摸着下巴,猜了半天也没猜到自家小老弟只是想要抱自己大腿而已。 不过找严家门生故旧茬这件事倒是正中李昭的下怀,他笑了笑,随手将计全福交代道:“给他点提示,帮帮他。这臭小子,笨手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