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的夏言虽然耿直,但前期的他在朱厚熜面前也是毕恭毕敬,曲意讨好。 夏言写得一手好青词,所谓青词是道士上奏天庭所用的符箓。 众所周知,朱厚熜后期痴迷道法,因此对青词写得很好的夏言更有好感。 除此之外,夏言还是嘉靖帝朱厚熜的诗友,朱厚熜每次写诗都给夏言看,夏言还把朱厚熜的诗刻在石头上。 嘉靖帝朱厚熜还让夏言填写诗词。 这一阶段,君臣的关系特别的美好,所谓的蜜月期。】 天幕中出现卡通皇帝和卡通大臣,只见他们一起提笔写诗,头上几个大字,“君臣和谐!” * 永乐年 “就这是忠臣?这不是谄媚的小人么!”朱高煦忍不住吐槽。 “二哥,人无完人,之前提到的王琼张熜等人不也谄媚帝王么。”朱高燧道,比起朱高煦,朱高燧长进了不少。 朱高炽点点头,他三弟成长了,他二弟…光长岁数了。 【嘉靖十七年,李时去世夏言成了内阁名副其实一把手。 嘉靖十八年,夏言因进献祭祀诏书,被加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以及上柱国。 夏言的权势比当年的张熜更甚。】 【朱高煦】:奸臣!奸臣!奸臣 !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 ✕()✕, 但还沿袭了张熜的一些政策,例如继续清田,防止土地兼并。 而对外政策上,他则坚持闭关锁国,他提出加强禁海令,禁止和西域任何贸易往来,并且封闭与蒙古的边境的贸易。 但对于外来侵犯,他又是强硬一派,提议与安南开战,提议与蒙古一战收复河套之地。】 “二哥,你怎么不吱声了?”朱高燧难得见他二哥如此安静。 “神迹说的对,人的好坏无法一概而论。”朱高煦满脸纠结,他不好评价这个夏言是好是坏。 你说他好吧,他闭关锁国要穷死大明。 你说他坏吧,他还坚持打外族。 【朱棣】:内政尚可,外政无能。 朱棣给出最中肯的评价,勉强算个庸臣。 【到嘉靖十八年,咱们能看出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转折点就在嘉靖二十年。 嘉靖二十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咱们一件一件说。 第一件大事,武定侯郭勋之死。 武定侯郭勋是大明开国功臣郭英的六世孙,在大礼仪之争中站在朱厚熜一方。 郭勋在正德年间门还立有军功,并且在正德年间门他就是站在朱厚照一边,可以说他是皇权的支持者。 而到了嘉靖时期,郭勋更是利用大礼仪事件成为了头号功臣。】 朱厚照又默默的记下郭勋的名字,可用之人自然越多越好。 【站在皇权一边,自然就站在文臣集团的对立面,虽然郭勋之前和文臣集团的关系不错,但彻底站队后,立场不同情义不在。 何况,作为郭勋手中还掌握着部分京城兵权。 郭勋和文臣集团第一次交手是“李福达案“,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大案子。 李福达是正德年造反之徒,嘉靖五年,一名叫做薛良的人举报太原卫指挥使张寅就是李福达。 此案开审后,很快就证明了张寅并不是李福达,此乃一桩诬告案。 但张寅的儿子并不知案子已结,他去找郭勋求张勋救他的父亲。 万万没想到郭勋一插手,这事竟然翻案了,案子重新审理张寅被认定为李福达。 从而替张寅说话的郭勋被拉下水,众臣参本,认为郭勋和造反之人有所勾结。】 * 宋 “文臣集团的正直品格哪去了?”赵匡美阴阳怪气,“如此手段,怎配做读书人。” 【文官集团本想通过这个案子扳倒郭勋,万万没想到郭勋没有扳倒,倒霉的确是他们自己。 嘉靖帝朱厚熜下场参与案件审理,最后证明张寅并不是李福达。 而审理案子的官员一律被革职处罚,给礼仪派文官集团重创。 但后来,武定侯郭勋的确有点飘了,朱厚熜下令让他清军役,但他没有立马领命。 此时有言官上书说郭勋和张延龄有勾结。】 提到张延龄,朱佑樘的脸色就不好看。 虽然他已经把张延龄处死,但想到张家仗着自己胡作非为,朱佑樘恨不得把他再弄死一次。 【别的朱厚熜都可以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