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上朝。 众臣皆知宰相裴炎是日后的辅国大臣,如今裴炎却称病不朝,不免让众人多想。 可以说这半个月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 武周 这里李旦第一次见到神迹,把他吓了一大跳,但是李旦还是冲过来保护武则天,把武则天护在身后。 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李旦此举倒是消除了他们母子二人间的隔阂,母子二人的关系缓和不少。 “妖孽,有本事冲着我来。”李旦呵斥道。 “不得无礼,此乃神迹。”武则天让李旦闭嘴。 听神迹二字,李旦僵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神迹!竟然是神迹!果真和史书上描述的一模一样。 “你可以退下了。”武则天对李旦道,母子二人的关系虽然缓和了些,但作为帝王的武则天仍旧要避讳有李家血脉的李旦。 “是,母皇。”李旦麻溜退下,虽然他也想多看神迹几l眼,但是武则天都发话了李旦哪里敢多看神迹一眼。 【皇嗣武轮进入直播间】 万万没想到李旦刚要离开,他的眼前竟然出现了和武则天面前一模一样的天幕。 李旦不知措施,难不成自己被神迹选中? 这对想要低调的李旦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神迹等于祥瑞,李旦怕 自己母后会因此“祥瑞” 而更加提防自己。 那今后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唉…… 自己只是想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怎么就这么难。 武则天见李旦面前也出现神迹,于是乎让给他折回内殿。 “坐。” 武则天道。 李旦特别听话的坐下,但是如坐针毡,脸上已然没了血色。 【自打唐睿宗李旦退位后,他的日子并没有好过起来,确切的说这场政权的交接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接下来咱们看看登基为皇后的武则天又做了哪些举措,咱们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首先是正面的,这里就不得不提武周时期的科举政策。 众所周知,武则天代表寒门,武则天登基后自然要扩大寒门势力,以此来打破朝堂的权利布局。】 * 秦 听神迹再次提到科举,秦始皇嬴政立刻拿出专门记录科举制度的竹简。 相比听后世朝堂的争权夺利,秦始皇嬴政更加重视他们的政策。 【武皇武则天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咱们之前讲隋朝的时候提过科举,隋朝时期虽然有科举但并不完善,科举的名额由五品以上官员推荐,因此隋朝时期的科举,寒门很难入仕。 咱们看看武皇武则天是如何改良科举制度,为自己乃至后世收集人才。 第一,缩短科举年限,由原本的几l年一次科举转变为一年一次,并且增加录取人数。】 * 秦 神迹讲到这里,公子扶苏不由的想到大宋后期的冗官。 看来不同的政策在不同的朝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合唐朝不一定适合宋朝,要学会融会贯通才是。 * 汉 汉武帝刘彻也仔细听着唐朝的科举制度,每一位明君对人才都是求之不得的。 若后唐科举之策可行,汉武帝刘彻也打算推行革新。 * 宋 “小心冗官。”赵匡美下意识的想到了他们大宋后世的冗官。 “三叔,唐朝的国土大,倒是不怕官员多。”赵德芳道。 赵匡胤…… 【第二,增加了殿试环节,加大了皇权对选拔官员的主动权。 第三,创立了武举制度,选文官的同时不忘了选拔武将。 第四,密封卷,就是把考试的名字给糊住,此举一下提升了考试的公平性,这也是最早的匿名疲倦,沿用至今。】 唐高宗李治听到武则天登基后的举措,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从这些举措来看,他的皇后的确比两个儿子更适合当皇帝。 登基之初,除了稳定政权外,最主要的还扩充自己的势力。 当然,不能和李显那样,直接破格提拔外戚,引起公愤。 “这有什么?”李显心中不以为然,不就是改良一下科举, 说白了还是提拔自己人。 那和他提拔老丈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