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司礼监秉笔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却让在场的官员心中为之一动,尤其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及礼部侍郎徐光启更是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眉眼间涌现了一抹喜色。
不知怎地,二人只觉得眼前这司礼监秉笔瞧上去竟是
"顺眼
"许多,就连其尖锐的嗓音听上去也没有那般令人不适了。
放眼国朝历史,宗室不法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自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几乎每一位在位时期,皆曾对于治下的藩王做出过
"削藩
"或者
"夺爵
"等处罚。
唯二没有对宗室藩王做出过
"惩处
"的两位大明天子便是朱由检的父兄。
其中,泰昌皇帝继位不足月余便是撒手人寰,自是没有多余的时间来
"整饬
"不法宗室;而天启皇帝虽然在位七年,但彼时朝廷正饱受
"内忧外患
"的困扰,朝中党争严重,辽东战事日渐吃紧,天启皇帝自然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用以应付自己的
"亲戚们
"。
除了这两位天子之外,就算是
"刻薄寡恩
",沉迷修仙的嘉靖皇帝亦或者躲在深宫之中,常年不问政事的万历皇帝都曾对各地不法宗室做出过惩处,力求解决掉
"宗室俸禄
"对于朝廷财政日益严重的负担问题。
"宗室不法...
"
像是没有感受到暖阁中有些异样的气氛一般,案牍后的天子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若有所思的盯着眼前堆成小山的奏本,叫人猜不透其心中想法。
这些奏本,无一例外的皆是来自于各地宗室藩王,所内容也是千篇一律的
"请罪
"。
自从知晓
"泰兴王
"朱寿镛涉及谋逆,并已然被锦衣卫押送至京师之后,除却洛阳福王,开封周王及卫辉潞王等寥寥几家王府之外,绝大多数的宗室藩王均是迫不及待的向朱由检揭发,声称泰兴王朱寿镛前段时间曾向他们传递过书信。
在信中,这些宗室藩王的态度可谓是谦卑到了极点,唯恐受到泰兴王的牵连。
毕竟,朱由检虽然继位仅仅一年有余,但在其手上吃过亏的宗室藩王却有不少,所作所为着实有些
"凉薄
"。
"礼部有什么好的章程?
"
沉默半晌,好似心有所感的朱由检缓缓将目光移回,并盯着
"跃跃欲试
"的礼部侍郎徐光启问道。
"回陛下!
"见天子点到自己的名字,礼部侍郎徐光启赶忙起身应是,眉眼间更是隐隐有些兴奋,好似全然不在乎自己接下来的言行,是否会惹来宗室藩王的报复。
"我大明宗室数量众多,其中生活困苦,难以维系者不知凡几。
"
"微臣斗胆,还请陛下修改宗藩条例,允准宗室出城,科考,经商,务农,做工。
"
嗯?
此话一出,兵部尚书王在晋及列于暖阁角落
"旁听
"的三法司官员们便是为之一顿,脸上露出了一抹错愕之色。
不是要讨论如何
"整饬
"各地为非作歹的宗室们吗,怎么突然讨论起如何安置这些穷苦的宗室了?
倒是三位阁臣及户部尚书毕自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嘴角也涌现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容,望向徐光启的眼神中也夹杂了一抹赞赏。
这个徐光启,倒是好细腻的心思。
"准了。
"稍作思考之后,案牍后的天子便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并没有过多犹豫。
虽然太祖曾于皇命祖训中对于宗室藩王做出了一系列安排,但其初衷无非是担心藩王手中权柄过甚,危及中枢。
但如今的大明藩王,经过两百余年的
"削藩
",其手中的权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将其牢牢限制于城中已没有太大的异议,遑论是那些穷困潦倒的低阶宗室?
事实上,早在几十年前,年少继位的万历皇帝便曾在张居正的建议之上,对于嘉靖年间的
"宗藩条例
"做出过一定的修改,允准低阶宗室科考及经商,但并没有将范围扩大到全部宗室。
"如今我大明百废俱兴,辽东尚有女真建奴在虎视眈眈,财政十分吃紧。
"
"陛下曾于年关前下令,天下皇庄一并纳税,故请天子下旨,裁撤宗室特权,其名下土地,产业均需一并缴纳课税。
"
嘶。
倒吸凉气的声音随之响起,纵然沉稳如首辅李国普及次辅刘鸿训也是面露骇色,呼吸很是急促。
如若说刚刚徐光启的言论是给了全天下所有穷苦宗室一条生路的话,那么
"裁撤
"宗室特权,令其一并纳税的言论便是将所有富庶宗室都推到了其对立面。
太祖曾于皇明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