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诸事不宜。
今日天气不好,整个天地间都是灰蒙蒙的一片,头顶乌云密布,耳畔旁更有瑟瑟凛风,卷起漫天烟尘,更有不知名野兽的嚎叫声四起,令人心中惊惧。
此地名为龙井关,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后,为了抵御潜逃至草原的蒙古铁骑,便着手于之前历朝历代所修建的城垣基础上,继续修缮长城,而龙井关便也成为了明廷与一望无垠的塞外交界。
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这塞外本就多沙石,故而一阵风起,漫天烟尘伴随着黄沙径自打在已是有些斑驳颓色的城墙之下,使得天地间的气氛愈发压抑。
因为此地曾为塞外交界的缘故,于此地居住的百姓满打满算不过数百人,三三两两的分布在一座靠近关隘的村寨中。
且因为此地毗邻塞外的缘故,就连村寨中的百姓都闹不清自己祖上究竟是驻军于此的汉人,亦或者胡马骑射的蒙古人。
但此时,一向无人问津,仿佛被这个世界所遗忘的百姓们正战战兢兢的于村中空地集结,一脸惊恐的盯着眼前的这群不速之客。
...
一望无垠的旷野中,高居于战马之上的女真大汗皇太极接过身后递过来的水囊,将其一饮而尽之后,重新将阴沉的目光投向了数里之外的关隘。
尽管今日天气不佳,空气中还飘着烟尘,但实力不错的皇太极仍是能够瞧见数里之外,那座若隐若现的关隘。
虽是相隔数里,但皇太极仍能感觉到那座饱经风霜的关隘所散发出来的威势及厚重感。
"苏布迪..."
又是观望了片刻,因为长时间急行军,面容消瘦了不少的女真大汗便将目光投向身旁的一位蒙古首领,略带凝重的问道:"此地距离龙井关应当只有二三里了吧?"
这苏布迪便是朵颜卫的首领,身上还兼着明廷"朵颜指挥使"的差事,每年还能从明廷那里领到些许俸禄,算是眼下军中少数与明廷打过交道之人。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日的时间中,便穿山越岭出现于这塞外,便是多亏了这苏布迪从旁引路。
"大汗英明,此地距离龙井关已是不足三里。"
"除了眼下这个村寨之外,周边数里,再无人烟。"
闻听皇太极点到自己的名字,近些时日一直充当向导的苏布迪便是轻轻催动胯下的战马,行至皇太极身旁,同样指着远处天际线若有若无的关隘,神色斐然的说道。
遥想万历年间,彼时还是一个幼童的他,还曾跟着自己的父亲一同越过这龙井关,前往明廷京师觐见大明皇帝,并且得到了不菲的赏赐。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明廷国力也在不断衰弱,自是无暇顾及他们朵颜卫,而他为了部落族人的安全,也时常率众迁徙。
故此,他已是有将近十余年的时间没有从明廷手中领到所谓的"俸禄"及"岁赏"了。
"已然不足三里了..."
闻声,女真大汗脸上的诧异之色更甚,其身旁的女真将校及蒙古将领们也是脸色莫名,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叫人不清楚其心中所想。
这塞外本就地势平坦,除却几棵枯木之外再无遮掩,并且如此之近的距离,己方的阵势又是如此之大,可龙井关的守军始终毫无反应。
难不成,大明边军的警惕性竟如此之低?
唏律律...
正当女真大汗皇太极暗自失神的时候,便听得战马疾驰声从耳畔旁响起,同时还伴随女真将校的呵斥声。
未等神色匆匆的骑兵靠近皇太极所在的位置,便有数十名于原地歇息的"巴牙喇"骤然起身,一脸警惕的拦在这几名骑兵身前,惊得其胯下战马为之嘶鸣。
"回禀大汗.."
见状,自知犯了忌讳的女真骑兵赶忙翻身下马,随即便是在众人的注视中跪倒在地,一脸惊喜的朝着不远处的皇太极禀报道:"奴才们已是探明了虚实,这龙井关中仅有数十名官兵驻守。"
"甚至奴才们靠近的时候,关隘中的官兵也没有对奴才等人的身份存疑,只是将奴才们当做了周边的百姓,未经核查身份,便让我等进关了。"
哗!
此话一出,此间空地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哗然声,纵然是一向最为重视尊卑的女真将校也顾不得女真大汗皇太极在场,纷纷惊呼出声。
"什么,仅有数十名汉狗?"
"防备竟然如此空虚?"
"尔等可瞧清楚了!"
与满脸不可置信的女真将校一样,曾经与明廷打了不少交道的苏布迪也是猛然瞪大了双眼,喉咙不断上下耸动,从中发出不知所谓的咕噜声。
尽管已有十余年没有领到所谓的"岁赏",但苏布迪还清楚的记得,昔日他最后一次悻悻离开龙井关的时候,军堡中尚有近千名官兵驻扎,长城上每隔数十步,便有一座烽火台,戒备很是森严。
前后这才不过十余年的时间,龙井关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偌大的长城,居然只有数十名官兵驻扎?这未免有些太过于天方夜谭了。
早知龙井关的防守如此空虚,哪轮得到身旁的女真大汗,他苏布迪早就领兵入关劫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