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中诸多繁琐的事宜让苏家上下的悲恸暂时淡化,守灵、摔碗、扶棺、迎送前来吊唁的宾客,待父子三人缓过神时才突然意识到,天幕已经许久不曾降临了。
按照规矩苏轼和苏辙要留在眉州守孝三年,范公遗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原本还计划着在这段闲暇的日子里能从天幕中窥得几分国运走向,好能够在以后更好地为朝廷和黎民百姓效力,谁能想到这天幕突然不播了。
其实现代生活里明意只是去度过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小长假,假期一过,她就又和普通社畜一样守在直播间了。
【嗨?】打开摄像头,明意冲直播间的观众们挥了挥手。
【乾隆:朕已阅,速速开讲。】
天幕再次出现,北宋的朝臣百姓们重新停下手中的活计仰头望天,他们就说嘛,哪有神仙讲故事讲一半的,这不是故意吊人胃口嘛。
眉州苏宅,苏洵捋着花白的胡子长叹:“果然是神迹啊!神迹佑我苏家,知晓我苏家有丧,这才推迟了降临时间!”
【我们上次说到苏轼在黄州游玩赤壁感悟人生,那么今天主播大致为苏轼的黄州生活收个尾,毕竟再不给老苏升个官,黄州的笋要被他挖完了。】
【苏轼在黄州四年,大部分的时间留恋于东坡、雪堂和周边的名胜古迹,上至黄州的官员,下至农民、蚕妇、孩提,只要是能说上话的,他都结识了个遍。当然,不会说话的他也结识。】
【根据苏轼自己的诗文记载,他有次生病去看医生,在沙湖遇到了一个叫庞安常的医生,这个庞医生是个先天的聋哑人,为了交流,苏轼他就肢体语言加丹青笔墨一起比划着给庞医生解释,于是一来二去苏轼的身体语言语言越来越成熟,俩人就变成了好朋友。】
天幕画面浮现,苏轼和庞安常一起到清泉寺游玩。据说清泉寺门前的流水就是王羲之当年洗笔的地方,苏轼一听来了兴致,拉着庞安常就要去看。
这条兰溪与别的流水不同,自古江河东流,但因为地势原因,这条流水却是自东向西流的,两岸风光旖旎,十分醉人。苏轼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欣赏了片刻,又开始按捺不住自己吟诗作赋的豪情。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念罢一想,老庞他听不见声音,可这也不能比划啊?苏轼尝试着指了指自己的白发,又指向面前的流水,索性以泥土为画布,在地上画了起来。
不知道老庞到底理解了他的意思没,反正一幅画毕,老庞笑着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苏轼拍拍胸脯,谦虚道:“哪里哪里,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沿路回去,一路不时有农人和他点头打招呼,热切地仿佛行走在故乡田间,苏轼越发胸襟畅快,叹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谁知这句感叹还没落下话音,便有一个差役打扮的人来寻他。
苏轼一惊,心中大震,啧,这不会刚说完就又要有人来抓他吧,他最近写了不少诗文,这要是再来一场乌台诗案,他能直接去陪阎罗王唠家常了!
“苏先生,京中有令,召您移居汝州安置呢!”
【这一年的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四年,宋神宗看着朝中那一帮只会给个人捞权谋私的小人们,深感朝中无忠良之臣,于是开始有意启用外任的苏轼和司马光等人。不过宋朝的皇帝历来被身边的文臣掣肘,这一点大家也是知道的,宋神宗当初把苏轼扔牢里面很大程度上就不是本意,现在想要启用他,自然也得兜一大圈子,于是只能先把他接到离京城近一点的汝州。】
天幕外,赵匡胤摔碎了手中的酒杯:什么叫宋朝的皇帝被文人掣肘?他的子孙窝囊到在大臣面前还得束手束脚?还是文臣?
不同时空下的宋仁宗赵祯对这一点倒是万分认同,看了眼在一旁故作淡定的大臣们,宋仁宗在心里默叹:上天懂朕啊!天知道每天为了安抚这一干臣子们,他有多心累!
【汝州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距离京城开封很近,虽然京中下令依旧让苏轼去做团练副使,但明眼人都能揣测出皇帝的意思。此处主播想考一考大家,根据前面的经验,苏轼卷铺盖上任前,还应该干一件什么事?】
【123:懵......在黄州多吃几口鱼?】
【丐帮帮主:去后山多挖两根笋?】
【夜明珠:去赤壁多喝几口酒?】
天幕外的苏辙拍了拍自家老哥的肩膀:“哥,看来你在后世眼里颇重口腹之欲啊!”
苏轼略感脸红,坐直了身子:“这些后世之人是真不关注朝堂动向,这个时候第一件事肯定是给皇帝写谢表啊!”
大宋为官第一条,时刻记得拍好圣上马屁,即便他现在还是个没入官场的毛头青年,也知道这些为官的基本素养。
【说的不对哦!】明意摇摇头,继续道:【宋朝官员官职调动,首先要干的是给皇帝写折子表达感恩,苏轼这个时候就写了《谢量移汝州表》给宋神宗看。】
【“臣轼诚惶诚恐,顿首顿首。”陛下我接到您这个诏令惴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