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港币是美元的附属货币,港币的发行与美元息息相关。根据港城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汇丰银行、华国银行、渣打银行三家拥有港币的发行权,而且必须是有多少美元,才能发行多少港币,而且港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基本恒定。
币值恒定,汇率恒定,担保物恒定,因此上说,港币就是在港城流通的美元,这一点应该没人会反对。那既然如此,港币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叫沈弼的人,这个看起来名字很像华人的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老伦敦米字旗,纯种的英国白人。
这个人多牛呢?这么说吧,沈弼是李超人和包船王的大贵人,没有沈弼,就没有后来的华商资本在港城的崛起。沈弼之前,港城四大洋行全是英国资本,沈弼之后,四大洋行有三家的老板是华人。
当然了,沈弼这么做也没安啥好心,包船王是英国国籍,他的继承人是奥地利籍,李超人是加拿大国籍。沈弼帮的其实是向他效忠的自己人,至于当时有华国背景的华资,反而是沈弼打压的对象。
沈弼在1977年出任汇丰银行董事会主席,港城著名的大班之一。在他的任期内,对汇丰银行和港城的基本金融框架做出了很多改革。其中最典型的一条,就是将港币的发行彻底制度化。
在沈弼改革之前的港币,发行异常混乱,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港币的汇率不停波动,汇率最高时曾经达到的1美元兑换4港币,而最低时曾经达到过1美元兑换25港币。
沈弼认为,港币汇率的过度波动,不利于港城金融核心地位的确立,因此在1983年10月15日,由港城金融管理委员会宣布,将港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并保持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换7.8港元波动。
并且正是沈弼联合港城金融管理委员会,规定了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之间港币发钞比例为8:2。后来港城回归后,经过谈判,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各让出10%的发钞权给华国银行。这就是如今这个比例的由来。
因此当李月祺向汇丰银行CEO约翰·范宁提出想要重新分配港币的发钞权时,范宁先生才会觉得不可思议。范宁先生对李月祺道:“李先生,你应该知道,当初三大银行的发钞比例,是港城回归之时,在港城金融管理局见证下,三家谈好的。你们奇迹投资明明已经是渣打银行的大股东,这不就意味着你们已经拥有发钞权了吗,干嘛还非要图谋汇丰银行的发钞权呢?”
李月祺淡淡的道:“我当然知道渣打银行已经拥有了发钞权,可是比例太低了啊。这些年渣打银行引入了奇迹投资的资金注入,在世界各地都在进行扩张支行分行,营业网点和客户都有了大幅提升。
我希望渣打银行能够如同汇丰一样,能够成为世界级大银行。那这么低比例的发钞权就显得很不合理了。你说是吗,范宁先生?
况且之前三大银行之间的发钞比例,是港城回归华国之前定下的。属于是殖民时代的产物,港城回归华国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应该扫除殖民时代的旧风气,拥抱崭新的新时代。我认为这个时候重新制定三大银行之间的发钞比例是一个很合适的契机。
嗯,这样吧,范宁先生,汇丰银行拿出三成的比例,让我们渣打银行和华国银行分享,发钞比例由之前的7:2:1,调整为4:3:3,渣打银行和华国银行各占三成,汇丰银行占四成,说起来你们还是占大头。
范宁先生,你觉得这个建议如何呢?”
约翰·范宁被李大老板的分配方案搞得脑瓜子嗡嗡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们还没有同意,怎么就调整发钞比例了?跟这家伙谈判思维跳跃的怎么这么厉害?”
一直在一边旁听谈判的彭晓琳则险些被李月祺的胡说八道给逗笑了,她身后的两名充当翻译的两名职员强忍着笑意。“高端谈判都是这样的吗?看起来也没那么高大上,跟菜市场讨价划价那一套差不多。月祺这家伙真能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什么扫除殖民时代风气,还是给对方四成,自己两家银行各占三成,对方还是占大头。真没想到这小子这么能忽悠,但是看样子对面的洋老头不太可能答应吧??”
事情果然如彭晓琳猜的那样,约翰·范宁有点被李月祺的提议激怒了,但是又不能撕破脸,只能强压着怒气道:“李先生,你的这些意见纯属胡搅蛮缠。现在港币的发钞比例是港城金融管理委员会见证下,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谈判后定下来的,是写入法律文件的,而且是我们已经让步后的结果,跟殖民时代毫无关系,凭什么你现在一句话就想推翻?
再说了,你以为修改发钞比例是你我谈判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吗?这种事情不但需要港城金融委员会的批准,还需要三大发钞行之间能够达成协议。
我只是汇丰银行的CEO,像涉及发钞权这种大事,一定要由汇丰控股董事会决定的。汇丰银行董事会十大股东中,恐怕就连华国的股东平安集团,都不会同意你这么荒唐的提议。
李先生,你想要用WTI原油期货合约的平仓权,就想来跟我们交换港币发钞比例,这纯属异想天开。
我们汇丰银行在WTI原油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