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其他类型>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80章 从天而降的乌纱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 从天而降的乌纱帽(1 / 2)

朱标来到了白羊口做客,并没有黄子澄跟着,让柳淳颇为意外……可不管怎么意外,都要好好招待,倒是这位皇太子,比朱棣还要好伺候,他只是要了一笼热乎乎的大包子,一碗稀粥,一碟小菜。

就坐下来大口吃了起来,徐妙锦似乎也习惯了,伸手抓起跟脸差不多大的包子,津津有味地吃着。

剩下柳淳一个,在那里发傻,“殿下,厨房备下了新鲜的羊肉,是草原的,送来之后,又育肥了半个月,肉质鲜嫩,涮肉最好了。”

朱标顿了一下,笑道:“既然备下了,不吃浪费了……不过还是等晚上,咱们秉烛夜谈的时候再吃。对了,你不会不愿意吧?”

开玩笑,柳淳哪敢啊!

朱标又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太不像个太子?”

“殿下谦恭仁爱,平易近人,实在是最好的太子了。”柳淳半真半假恭维道。

朱标哑然失笑,“你拍马屁的功夫不成,能听得出来,还要多练习。”

柳淳喷血了,眼前这个朱标,跟上一次随着朱棣见到的那个朱标,完全是两个人,别是被掉包了吧?

柳淳只能闷头吃包子。

朱标吃的差不多了,笑道:“自从父皇登基以来,我每隔几年,就要微服去凤阳,拜祭祖陵,体察沿途民情。”

这是老朱为了避免孩子们不知民间疾苦,特意安排的。他认为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而朱标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创业的不易。

朱标按照老爹的吩咐,认认真真去做。

“头些年的时候,凤阳灾荒不断,每年春耕结束,百姓就拿着碗,出去讨饭,一边讨饭,还一边唱花鼓戏。把皇家龙兴之地的脸都丢光了。”

朱标语气平淡,娓娓道来,“后来父皇几次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凤阳的父老才开始过上了一点好日子。一年下来,有稀粥喝,再后来,到了农忙的时候,能吃上干的。到了如今,百姓称颂父皇盛德,说日子过得好了。其实也就是糙米饭,盐水煮菜,偶尔下河捕鱼,上山网鸟,勉强果腹而已。”

朱标突然抬头,问柳淳道:“你觉得百姓过这样的日子,算不算盛世?”

柳淳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是盛世,好像打脸朱标,说不是,老朱的面子又往哪里放?

朱标笑道:“你不用担心,想什么就说什么,哪怕到了父皇面前,也不会以言获罪的。”

徐妙锦也跟着道:“太子哥哥人很好的,不用怕的。”

柳淳还能说什么,总不至于让小丫头瞧不起自己吧?

“殿下,所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也不过当下的景象而已。陛下勤政,爱民如子,我大明的确堪称盛世。只不过即便是盛世,也没法让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毕竟人与人还是不同的。有人聪慧,有人勤劳,久而久之,差别也就出现了。”

朱标轻笑,“还是有些油滑,不过倒也是实话,只是你不如永昌侯信中说的那样老实!”

蓝玉那丫的到底说了什么啊?

柳淳是一无所知,朱标见他吃瘪,越发笑了起来。

“行了,不绕圈子,你知道为何我不愿意按照你的方略,筹建大宁都司吗?”

“这个……草民才疏学浅,难以如殿下的法眼。”

朱标摆手,“错!孤只是不知道如何两全其美罢了。”他深深吸口气,“听说你是大儒郭守敬的传人,自然应该知道,塞上之地,自古以来,就频频易手,说起来,属于蛮夷的时间,远多过中原。既然拿到手里,也守不住,为何要费力气呢?”

朱标突然转身,摇头道:“你可知道,为了守住疆土,要迁居多少百姓?几十万人离乡背井,跋涉千里,来到苦寒的边地,在路上,就要折损一半的人!到了此地,因为水土不服,又要死人。还有,鞑子时常袭扰抢掠,又要有多少人死在鞑子的屠刀之下?”

“孤时常在询问自己,为了一块未必能守得住的土地,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

“父皇出身低微,务农为业……他治理天下,就是把江山看成了自己的田地,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哪里缺少秧苗,就从别处拔过来插上,豪强官吏,则是田里的荒草,长出来就给割掉!绝不留情!”

朱标这几句话,让柳淳肃然起敬……这位太子殿下真不简单啊,他把老朱的作风,是一语道破。

朱元璋治国,的确有着强烈的农民风格,士农工商,就是稻谷桑麻,身份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许改变。豪强贪官,就是地里的杂草,看到了,就彻底铲除。还有,一些地方的苗密了,就往空白的地方填充,也就有了所谓移民策略……柳淳越想越有道理,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农夫,在辛辛苦苦,打理着自己的田地……

“父皇英睿神武,可孤总觉得,人并非禾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命。那些豪强富户,也不尽是穷凶极恶之徒。而且历次迁居百姓,都死伤惨重,遍地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