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的眉宇间一片清风朗月的澈然,通身的温和与幸福安稳都做不得假。方锦平看了他一会儿,含笑轻轻颔首。
“你觉得幸福就好,我也算是没辜负你在天上看的爸爸妈妈。”
她这个外孙,从小就聪明伶俐,谁见了都要夸奖,一直是她们全家人的骄傲。可惜命里亲缘淡薄,四岁的时候父母在一场交通事故里双双过世,连句遗言都没留给他。
当时他在坐在车里,父母双双用身体护着他,给他留下一条命。方锦平和丈夫一起赶到医院的时候全身都在颤抖,小小的孩子无声地坐在那里,满身血迹,看着医院走廊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他年纪还太小,不知道滚烫鲜血和生命消逝的意义,没有哭,懵懂而安静,形单影只得让人鼻酸。
方锦平和丈夫膝下只有一个独女,女婿是两人的学生,孤儿院里长大,和女儿结婚后将他们视为亲生父母,生的孩子都是跟着丈夫和女儿姓简。一朝痛失两个孩子,丈夫本来就身体不好,没几年也撒手人寰,留她一个人抚养着外孙长大,将外孙抚养成人。
好在外孙自幼聪慧知事,沉稳成熟,和她们家大多数人一样走了学术路,平稳顺利地一路升学留学,回校执教,成长过程中从没用她操太多心。独自养育外孙听起来含辛茹苦,但简升其实从来没给她填过什么麻烦,一直让她很放心,也是她引以为豪的骄傲。
只是大概是自幼亲缘实在淡薄,方锦平一直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孩子在情感上过于疏淡,从少年期开始,就对待什么都不太在意,像是一片无法落地的叶子,在风中随波逐流地飘着。
好在后来他开始研究数学,展露出了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天分和兴趣,让方锦平稍微安心了一些,觉得感情淡薄并不是没感情,大抵是需要因缘际会,碰着他真正喜欢的才会有牵绊。
她从来没找简升单独聊过这些事,一时在关切地安静旁观。
徐瑶当前出现在简升生活中的时候,她在听闻之后,立刻怀着浓厚的好奇,仔细地打听了一下这个小姑娘。
打听过后的结果让她很失望,她觉
得这个小姑娘并不适合简升。她外孙本来就是一个在家庭方面缺失相当严重的孩子,再来一个在那样家庭中成长的小姑娘,对两个人都不好。那是她在明大执教的最后一年,她曾经直白地和外孙提起过徐瑶这个人,表达自己的不赞同。
简升当时的态度让她很满意,他一如既往地温和平静,被女孩子热烈地追求没让他有太多触动,稳重地颔首,表示接受她的说法,没有表露出什么异议。
根据方锦平的经验,简升这个反应,就说明他把话听了进去,并且内心情绪稳定,甚至没有和她辩驳争取哪怕一句,显然是她反应过度,杞人忧天。方锦平心中满意,那之后她从明大退休,简升也出国深造,关于徐瑶这个活泼热情小姑娘的一切,仿佛就这么断在这里。
直到后来她接到了简升打来的越洋电话。
方锦平看到屏幕上显示的联系人时相当吃惊,确认了一下时间才皱着眉接起来,开口就问外孙;“怎么还没休息?你那边已经凌晨四点了。”
“有点睡不着,看见国内的时间还早,就想着打个电话。”外孙的声音从电话里传过来,很轻,带着一点犹豫和怅然,“今天突然想起爸妈,想听外婆讲讲他们的事。”
方锦平一怔,将手机拿远一点,仔细地看着屏幕上的名字,仿佛要透过这两个字,看清外孙此刻的心事。
“你爸妈啊,都是很好的人,他们感情也很好,认识到结婚只用了一年。”方锦平慢慢地说,“你爸当时是我们的学生,第一次登门时遇见你妈,一见钟情,追了好几个月不敢表白,最后还是你妈把话说出口的。”
简升在电话那头很轻地笑了:“一见钟情是什么感觉,我一直都不是很理解。是看脸吗?”
“长得好看的人很多,但这种感觉也不是每次都有,我觉得还是看缘分。”方锦平摇了摇头,意识到他看不到,很快出言补充,“你爸爸是孤儿,你出生的时候他说不想让你跟着孤儿院的众姓,执意要让你姓简,他说这是个带着爱的姓氏,希望你从来到世界的这一刻起就被所有人爱着。”
所以尽管不太熟悉的人都以为当年弟子是入赘,但在女儿女婿去世后,
方锦平依然坚持让简升叫自己外婆,不想在这样的细节中抹去弟子的一片赤诚真心。
“我对他们的印象其实已经几乎没有了。”简升说,声音依然是平静的,“当年太小了,什么都不记得,连血迹和最后一面都不怎么有印象。不过在知事之后经常会想起他们,想自己被他们拼死保护换来的新生。如果有朝一日能见面,我想我会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这么爱我,我很感激。”
方锦平心中漫起无尽的酸涩,竭力平静如常地笑着:“父母和孩子之间哪用得上说谢字,你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他们保护住你的时候,肯定是心满意足的。”
简升在电话那头长久沉默,很轻很慢地叹息。
“外婆,我之前想过很多次,人作为独立生存的个体,为什么会对另一个人,有这么深刻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