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朱由检已经到了大青山脚下。这回他是从山西过来的,而不是出榆林,走东套草原,再渡黄河抵达东胜卫故地。
之所以这么走,是因为陕西的旱情太严重,走陕北进军,沿途的供应很成问题。而且榆林边墙外的形势也很混乱,正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之中。许多出自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的小部落在那里你争我夺,谁也不服谁。朱由检如果想平定东套草原,现在倒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是打那里进军,就不大合适了他这次出兵的规模说小也不小,正兵就有16000,如果再加上帐前骑士的随从(骑士是轻重混合的骑兵,一个人要配两三匹马和一堆装备,没有随从可不行)和配合步军行动的民伕,总人数在20000以上。
那么庞大的一支军队,要从千里无人烟的东套草原(东套草原不是没有人,还是那里的蒙古人会躲着朱由检走)上通过,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了。
所以朱由检干脆舍近求远,走山西绕过去,花了40天走了2000里路,在崇祯三年的五月初五抵达了距离归化城不到150里的蛮汗山下,并且在岱根塔拉行宫设营。
岱根塔拉一带落入朱由检手中差不多有两年了,不过他并没有让大明朝廷派出流官去接管该地,而是让兀良哈大公主管辖的兀良哈万户斡尔朵接管了岱根塔拉和东面的集宁海子。并且从“太液池坏人”(就是魏忠贤的那些虎彪狗孩儿和孙子)派出几个表现良好,可以改造的坏蛋,去帮兀良哈大公主经营岱根塔拉和集宁海子。
这些被魏忠贤看中的坏蛋多少还是有一点能力的,虽然接管了岱根塔拉和集宁海子的时间并不长,却也经营出了一些模样。
首先是完成了两块地盘的划界和齐名编户,其中岱根塔拉行宫下属的农户(主要是汉人,也有一些汉化的蒙古人)有近4000户,集宁城下辖的农户则有3000余户。两处相加,总共有7000余户。
在摸清了户口情况之后,岱根塔拉行宫和集宁城辖区内的农田也被很快查清,7000余户一共耕种着20余万亩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岱根塔拉和集宁海子周围以及宣府长城西面的东阳河两岸。
现在集宁海子和东阳河两岸的情况,朱由检不得而知,不过岱根塔拉行宫周围的情况看上去还不错岱根塔拉并没有干涸,周围的莜麦田也郁郁葱葱的,看来崇祯三年的兀良哈万户斡尔朵还是能收到万把石籽粒粮的——不交是不行的,兀良哈万户斡尔朵的地盘上可没什么优免的规矩这里都没科举,当然也不会有士大夫了,更没有什么王庄勋田,当然是种田交粮了。
而且交多少粮也有统一的标准,一亩纳粮一斗,没有任何额外的加收加派,也没有什么折色,纳粮即可。也不需要民户送到很远的地方,直接送去岱根塔拉行宫和集宁城即可。
除了让民户交粮食,岱根塔拉行宫和集宁城管辖下的7000余户还得一体当差!
徭役是不可能免除的,也没有免役钱——岱根塔拉行宫和集宁城管辖下的民户很少,总共只有7000余户,如果允许免役,那么岱根塔拉行宫和集宁城的大工就没法办了。
集宁城建得怎么样,朱由检没有眼见,但是岱根塔拉行宫的工程的确进展不错。行宫是在顺义王府(就是土默特部的首领)的一处别院基础上修建的。这处别院位于岱根塔拉北面,位于岱根塔拉和蛮汉山之间。负责经营行宫的崔应元就巧妙的运用了这处地势,在岱根塔拉和蛮汉山之间修建了两道版筑夯土的土墙,又挖掘了壕沟,将行宫和外界的交通隔绝——只要岱根塔拉不冰封,兀良哈万户斡尔朵就能用很少的兵力守住行宫。
而岱根塔拉一旦冰封,周围的山路也会被大雪封住,难以通行。
所以这处行宫,就成了朱由检在归化城眼皮底下的据点。在朱由检的大军抵达之前,兀良哈大公主就下了命令,向岱根塔拉行宫下面的属民征购粮食和草料,一共征购了将近两万石莜麦和十万束干草,将岱根塔拉行宫的库房堆得满满当当的,就等着朱由检的大军抵达。
连续行军40天而来的军队,哪怕是精锐之兵,也非常疲惫了。所以朱由检才没有选择一口气开进归化,而是一头扎进了岱根塔拉行宫,开始了为期七天的休整。
根据朱由检的计划,他得把自己的军队调整到最佳状态后,才拉着去归化城照顾林丹巴图尔的妻儿以免人家看见朱由检的军队人困马乏,起了轻视之心,不愿意接受照顾了。
不过事情的发展却有点出乎他的预料,就在他抵达岱根塔拉行宫第二天下午,一支数千骑的骑兵大队,就隆隆的开到了岱根塔拉行宫的西城墙之外!
如果站在行宫西城墙的望楼上往外看去,就能发现从西面沿着山谷开来的,是一支颇有些可观的精锐骑兵。
走在前头的,是将近1000名披着泡钉布甲的枪骑兵,人人都背着长枪,枪尖闪闪发亮——这些骑兵大概就是插汉部的精锐铁槊科诺特骑兵!
上回林丹巴图尔东征的时候,应该把大部分的铁槊科诺特骑兵都带走了,现在出现在岱根塔拉行宫附近的,应该是以少量种子部队为基础重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