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年。
韩国那边传来消息说,为秦国修了十年的郑国是韩国间谍。
郑国乃韩国一流的水利专家,十年前受韩桓惠王委派前来秦国。韩恒惠王意图引导秦国将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资到挖渠上,名曰“疲秦之策”。
从秦王政元年开始,吕不韦任用郑国为修渠总工程师,发动千万民众开始修建这项世界级的大工程。从泾阳县西北二十五公里的泾河北岸开始,开凿出一条引泾水东注洛水的三百余里的大渠。
到现在已经十年了,这条水渠还没有建好,但是快要完工了。
昆仑观老槐树下。
嬴政在与胡子归下棋。林潇潇坐在一旁观战。胡子归与林潇潇不是朝臣,只有这时候能与嬴政讨论国事。
“今日朝上,众臣请朕下‘逐客令’,先生以为如何?”
郑国为韩国奸细一事暴露,郑国被抓。随后一番严查下又翻出来不少他国奸细。
于是,就有大臣担心那些从其他国家投效过来的客卿有问题,请求秦王将他国客卿全部驱逐。
“听说客卿李斯上了‘谏逐客令’,窃以为李斯所言甚是。”
“朕与郑国谈过,他承认自己一开始韩王派来的奸细,但他也说了建成这条水渠能使秦国沃野千里,助力秦国一统天下,建万世之功,而韩国不过是多活两年罢了。”
林潇潇道:“郑国说的没错。韩王的‘疲秦之策’太过拙劣,韩国因此得以苟延残喘,而秦国却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只是修水渠这件事,我有一点建议。”
嬴政和胡子归都看向林潇潇,静等她的下文。
林潇潇道:“我曾与你说起过天下不该有无偿徭役。百姓种地获得收成,是老天爷的公平交易。朝廷征发百姓修筑水渠,又该给他们什么?”
林潇潇看着嬴政。嬴政却是脸色微红。
“这个,修渠本身花费不菲,若是还要发钱给百姓,恐怕国库消耗更快,不知何时才能凑够钱攻打六国了。”
“钱不够,可以先打白条。”
林潇潇对古代免费徭役这件事非常反感。她也知道废除徭役制度对现阶段来说不现实,但可以慢慢实验摸索出一条路来。
这时候,正好林雅端了刚蒸好的玉米过来。
林潇潇停下话题,示意大家先尝尝玉米的味道。
“这个东西叫玉蜀黍,每人啃一根,吃完再说。”
玉米种子自然是林潇潇从系统兑换来的。如今,她的系统空间里一小部分地用来种植黄瓜和番茄,剩余土地被分成两部分,一半是红薯,一半是玉米。
她曾拿着玉米到莱栖山尝试种植,产量与红薯不相上下。
林潇潇种玉米已经有八年了,存下了相当一批的种子。
“都吃完了,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个玉蜀黍倒是有些意思,口感有丝丝香甜,吃起来糯糯的,似乎还有些嚼头。”
“朕喜欢它的甜味,不会腻味,透着清香。”
“那就是还不错咯。跟你们说吧,玉蜀黍不但能让人填饱肚子,还能拿来做饲料,甚至还能用来治病。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就是产量大,亩产能达到千斤以上。”
嬴政与胡子归倒吸一口凉气,但是又都皱起了眉头。
“你们是不是想到了红薯?”
嬴政与胡子归一起点了点头。
“玉黍米与红薯一样,都是高产作物。有了他们,可保天下百姓不饿肚子。这两种作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非常容易种植。
我早已有了推广这两种作物的想法,只是天下尚未统一,粮食仍然具备战略价值,所以我一直不敢让太多的人知晓他们的存在。”
说起来,到目前为止,除了莱栖山上大规模种植了红薯和玉米,林潇潇只给过旧滑的康城红薯,还暗示过让他们种植。
只不过后来很快旧滑就被韩国灭了。林潇潇还找人特意打听过,听说康城为了抗击韩国几乎被灭城。这些年林潇潇还让孔慈和阿武去旧址打探过,并未发现红薯种植痕迹。想来韩国人并未发现红薯的价值。
“我有两个想法,说出来大家参考。听说水渠快要完工了,不如就把后期这段工程拿出来做个实验......”
林潇潇套用的是后世打白条的经验。
比如说朝廷不给民工发钱,而是给他们打白条。白条可以有三种:兑换粮食的,兑换布匹的,兑换银钱的。三种白条由民工自己选择。白条兑现的时间放宽在三年或五年。
嬴政若有所思:“三年或五年,不若分成几批兑换,时间不同,以免造成挤兑。”
林潇潇道:“时间短的兑换的物品数量少一些,时间长的兑换的物品数量多一些,一面大家都不想要长期的白条。”
胡子归道:“可是听闻这条水渠涉及的民工近千万人,这么多的人需要的物资可不少。就算分批领取,数量也非常可观。”
林潇潇接着道:“所以我想在咸阳周边建一座农场,专门种植红薯和玉米。以这两样作物的产量,只要不出现过大的灾害,起码粮食这一块能够凑足。若是有多余的出产,还可以拿到其他国家交换布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