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蔡邕又给刘和引见了家人,那个少女就是史上留名的大才女蔡昭姬,后世史家为避司马昭的名讳,才改称蔡文姬的。 老妇是他的夫人赵五娘,五六岁小姑娘是小女儿蔡贞姬。 想着蔡邕一家未来的命运,刘和暗自唏嘘,没几年蔡邕将死于王允之手,蔡文姬更是在第一次婚姻后被劫掠到匈奴去,身处乱世,受尽苦难。 刘和忽然有个想法,不如劝蔡邕一家不入雒阳,这不就能避开接下来的劫难,蔡邕不用死蔡文姬不用颠沛流离到北地去。 但细想根本不现实,且不说蔡邕不可能答应,就算他相信刘和不去雒阳,董卓又岂能放过他,马上就会杀了他。 怎么看,蔡邕这一次都是必死的局。 想清楚这点,刘和只好暂时放下这不切合实际的念头。有些事要一点点来,改变气运么,哪能一蹴而就。 正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呐喊声,声动如雷,震人心魄。 “是白波贼的骑兵,白波贼来了——” 有人大声喊叫,破败的坞堡内外顿时乱做一团,有人已经开始往外跑了,就像开闸放水似的,败兵和百姓纷纷外逃。 蔡邕一家也变了脸色,蔡贞姬更是一下扑在赵五娘怀里,小嘴一扁,哇一声哭出来了。 赵五娘脸色煞白问蔡邕道:“伯喈,咱们该怎么办?” 蔡邕则是一甩袖子,愤然道:“奸佞当道匪寇四起,国事败坏成这个样子,偌大疆土放不下一张读书写字的书案,我一介读书人又能怎么办,只有慨然赴死罢了!” “父亲……”蔡文姬搀扶住蔡邕。 她眼睛却下意识看向刘和,目光盈盈,充满了希冀。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刘和这样的汉军官员,不应该是民众依靠么。 说实话刘和第一时间是想跑来着,所以他脱口便问:“左右,本侍中的马呢?” 虽说是穿越者,可也不是刀枪不入,保命难道不是第一要务? 象刘邦刘备这种大英雄豪杰,跑起路来也是抛妻弃子,何况自己就一小小主簿。 而蔡文姬却以为他要提枪上马与白波贼大战三百回合,不禁露出感激和钦佩的神情。 那边亲随瞅一眼院外,哭了脸道:“公子,您的马累死了。” 完犊子!刘和心头一凉,马都死了,看样子是别想跑了,这不要交待么! 但身为幽州牧继承人,皇帝身前拿虎子的侍中,刘和自觉形象不能倒,便强自镇定,挥手带人走上一座望楼。 “待本侍中先观察一下敌情。” 或许情况没那么严重,有可能来的是友军,有句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不是么。 但往远处一望,刘和的脸不禁白了几分。 因为从北杀来一队骑兵,足有二三百人的模样,正追着前面逃窜的汉军一路砍杀。 火把映照这下,这些人身披轻甲,手执戈矛刀枪,各个凶神恶煞一般。所打得旗号,都绣着白波字样。 领头的披甲没带头盔,以黄巾缠头,挥舞着一柄长斧,一斧一个小朋友,当真是锐不可当。 他身后旗帜绣着斗大一个“徐”字。 太猛了!刘和觉得后背直冒凉气。这大斧子,有几个脑袋够砍。 也别想跑,人家是骑兵,自己的马都死了,跑也是完蛋。 毁灭吧,放弃抵抗了。 这队白波贼很快冲到坞堡,有想逃的和意图抵抗的,全被就地正法,其他人吓得纷纷跪地,哭声响成一片。 有白波贼拿出绳子,把这些人穿成一串,吆喝着往回驱赶,这年头抢钱抢粮抢人口是匪寇的基本操作。有人口有一切,能干活能当炮灰,万不得已还能做口粮。很多枭雄都是这样干的。 拿斧子的白波贼在坞堡门口空地下马,手下人搭起来一个简单的没篷帷幄,支起来马札,这彪悍将军就坐上去歇息。 有人冲进坞堡,把刘和和蔡邕一家给赶了出来,带到斧子将军跟前。 刘和得以近距离观瞧斧子将军,他身高马大,相貌威武,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刘和眼神一动,发现他的身周也有云气笼罩,是深青色和银白的云光之色。 有评语“青绶银印,封候拜将”。 这也是个人物。 刘和念头转动,忽然想起一位出身河东白波贼的汉末名人,莫非这位斧子将军就是那位后来长驱直入击败关羽的猛人——徐晃徐公明! 也就是说但凡某家这开光的眼睛能看到的气运,是不是都可以改变一下轨迹走向,来夺取一丝气运。 刘和准备找机会试验一下。 坐在马札上的徐晃瞧一眼蔡邕,大咧咧道:“蔡郎中吧,久闻大名,我家渠帅郭大贤慕名久已,渴求一见,咱们这就请吧。” 蔡邕归隐之前曾任郎中之职位,是以徐晃以蔡郎中称之。 刘和心道蔡邕名气也太大了,连白波贼都想控制他,瞧斧子将军直奔这儿的架势,老先生的行踪白波贼是了如指掌。 白波军挟持世之名士,无外乎以其为人质来要挟朝廷,要么就是为了提升队伍的层次,总之是奇货可居只有好处没坏处。 蔡邕当然不想去见什么郭大贤郭小贤,郭大侠还差不多。 老先生只好婉言拒绝,说什么朝廷征辟,天子敕令在身,若是晚一天到达雒阳,司空董卓定会杀蔡氏满门,董卓的刀可是相当锋利。 说得斧子将军不耐烦起来,怒道:“蔡郎中,你以为这天下只有董卓的刀锋利,某家的斧子就不锋利吗!” 蔡邕当场闭嘴,这还说啥,人家不跟你讲道理,只和你抡斧子,试问敢不忍耐? “都带走。”斧子将军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