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2 / 2)

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之前提过在梁朝时,冼夫人就对俚人内部进行了整改,平息了族内无畏的争斗,推行中原教化,而她的影响远至海南,因为俚族和海南的黎族来自相同的族源,有着相同的文化和习俗。”

“史书记载,海南儋州有千余峒,在八大峒首的带领下,都归附冼夫人,只有其中一个大峒主不肯归附。通过儋州千余峒的归附,冼夫人基本了解到当时海南的经济社会状况,决定秘密到儋州,在其他人的报信中,冼夫人派兵截捉了背金进腹地深山的叛逃峒主,从此海南各部均臣服,石像再现的便是这一进儋州抚峒首的真实情景。”

“公元534年,南朝梁大同年间,冼夫人主动上书朝廷,希望能得到官方许可在海南岛建置崖州,梁朝廷同意了,将当时整个海南以设在儋州的崖州府为统领,下辖十个县,儋州就是当时的海南首府。”

“这是自西汉罢弃珠崖郡以来,时隔近六百年,孤悬在外的海南终于又一次回到了中央王朝的怀抱,并重新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从此再未脱离。”

“促进国家统一,这无疑是冼夫人生平最大的功劳,没有她,就没有今日的海南省,在这样大是大非的抉择中,冼夫人从未选错过。”】

秦始皇时期。

“统一——统一!”张良几乎是咬牙切齿地重复这两个字,天幕面世以来,无不在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聪明如张良又怎么会不知道,灭六国大一统便应当是后世对嬴政这个暴君推崇备至,甚至不惜称其千古一帝的缘由。

可是……可是对后人来说,这被灭掉的六国算什么?韩国又算什么?

是当顺应潮流大势,活该被扫进历史尘埃的过时障碍吗?

那他们这些立志复国的人,在后世人眼中何其可笑可悲?

一颗水珠滴落在张良的手背上,他恍然,才发觉自己竟已泪流满面。

张良掩面,半晌才缓缓放下润湿的宽袖,俊美的脸上只剩下一片平静,即便是历史大势又如何?即使后人嘲笑他螳臂当车又如何?

他自有他的信念,虽九死而不悔。

【“除了置崖州,冼夫人二进儋州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把郡治迁往高坡,即今中和镇。”

“据史料记载,儋耳郡故城离海边很近,海水常涨潮,水患多,而饮用淡水又很少,还会遭海盗洗劫。冼夫人力主迁郡治,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当时的百姓和官吏都反对搬迁。正是冼夫人设计说服了百姓和官吏,将郡衙搬到高坡重建。此后,高坡作为州郡治一直到民国九年。在高坡治下政局稳定,也有利于儋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此后,冼夫人三进儋州任官吏、四进儋州广皇恩,为海南的稳定和发展多次奔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千年之后的今天,海南有370多个庙宇,其中362个都与冼夫人有关,这样空前的崇拜是绝无仅有的。”

“靠着冼夫人如此威信和功绩,冯冼家族也曾在海南显赫一时。在她去世后的一百多年,历史莫测的风云际会中,有名的唐代僧人鉴真就曾与这个家族有过交际。”

“鉴真最出名的事迹就是东渡日本,传播了大唐文化,尽管由于几十年前这个‘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的卑劣国家,对华夏民族造成的巨大伤痛,使很多人对此诸多微词,认为不应该向日本传播华夏先进文化。但怎么说呢,以后事苛责前人,也无甚意义。”

“再说回鉴真,在第四次东渡日本失败后,鉴真率弟子开始第五次东渡,然而南海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让鉴真一行人漂流到了三亚,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冼夫人的后人,据鉴真弟子记述,在振州州府中任别驾之职的冯崇债是佛教徒,听闻有高僧前来十分欣喜,热情招待供养。”

“鉴真一行人在振州住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在冯冼家族的支持下,鉴真开坛讲经传播佛法,还传授有关医学、书法、雕刻、医学、建筑、工艺美术等知识,他教会了当地人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手指的触觉来鉴别、诊断病情,中原的先进文化在海南得到了一次极好的迁演。”

“而海南岛是华夏第二大岛屿,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且气候宜人,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古时,中央王朝开发程度较低,很长一段时间仅将其当做流放之地,实属可惜。”

“感谢冼夫人在海南还无人在意之时,将其拉回了华夏的怀抱,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