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维/稳,甚至可以说委屈求全的态度来应对匈奴,并非是作为主政人的吕太后没有血性,反而可以看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资质。”
“可以说,刘邦死得太早了,当然主要是他出道太晚了,单论年龄来说,汉朝很多皇帝甚至没活到他出道的年龄。”】
此话一出,可谓万箭穿心。
汉帝们白了一张脸,前头些的汉帝们虽然没掰着手指,但也默默在心头细细算着自己离高祖起义的年龄还有几年,算着算着差点吐血。而后头的皇帝认真顺了一遍先祖们的寿岁,差点也吐血,不会吧,咱老刘家怎么一代不如一代?
“这些龟孙!好吃好喝,居然还活不过乃公!真白瞎了!”刘邦恨铁不成钢地道,并不在意天幕对他寿岁指指点点。
【“不论如何,刘邦一死,并未留下一个全然稳定的天下,秦末汉初大动荡留下的社会经济创伤远未回复,民心亦未归,百姓仍急需休养生息,而异姓诸侯王虽被除去,但同姓诸侯王又取而代之,形成一股新的割据力量,再加上开国骄横的军功集团等这一系列严重的国内政治矛盾,这时的大汉并没有与匈奴大战的条件。”
“而在刘邦去世后,冒顿就迫不及待地用羞辱的方式,来试探汉朝新的统治者对匈奴的态度。”
“冒顿给吕太后写了一封信。”
天幕画面上一封书信缓缓展开,上书: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啪——”
“冒顿竖子!”樊哙怒发冲冠地摔了酒杯,刘邦是他尊崇的大哥,吕雉是他大嫂,大哥一去,大嫂就被人这般羞辱,他怎么能不怒呢,更何况吕雉不仅是他大嫂还是他妻姐。
众人俱是无比气愤,但思来想去却不知如何是好,纷纷转头望向理应最为愤慨的刘邦。
刘邦并未怒盈于色,却目光深沉地盯着那封信,冒顿此举不止是侮辱吕雉和他,更是在羞辱大汉,他当然愤怒,却没有失去理智,因为他更担心他的大汉,冒顿这么大的口气定是看大汉皇位交替民心不稳,打量着有没有便宜可占,要是一个应对不好,恐怕又是一场大乱。
【“先不提此信言语轻佻,只说对一个刚失去丈夫的寡妇写这样一封‘求婚信’是多么无礼的事,更别提这样对待一个政权的统治者,从此处就能看出当时冒顿的狂妄和对匈奴国力的自信。”
“虽然有些人辩解说按匈奴的礼法,冒顿所言并无错处,但从冒顿之后的反应来看,他明显是知道此举对吕太后和大汉都是非常失礼的。”
“吕太后收到这封信后勃然大怒,立刻召集大臣讨论该如何应对。”
“他们夫妇的铁杆小弟樊哙强烈要求给他十万人马扫灭匈奴,没等吕后高兴,季布就出来泼了冷水,道高祖三十几万兵马都被困白登山,你樊哙难道比高祖还厉害?”
“樊哙当然比不上高祖,吕后一听这话,顿时冷静了,这时吕后展现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素质,迫于现实条件的不利,面对这样的奇耻大辱,吕后忍了下去,不仅忍了,为了不引发战争、百姓能更好地休养生息,吕后忍辱含耻、放低姿态回了一封信,道自己‘年老气衰,发齿堕落’,并送上了两辆御车和八匹马。”
“面对吕后这样的反应,冒顿可能很意外,也可能从中试探到了他满意的答案,于是他收下礼物后,回了一封道歉信,表示自己不知大汉的立法,希望吕后见谅。”
“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冒顿根本不是不懂中原礼仪,他是故意想要激怒吕后和汉朝廷,趁着汉朝皇位交替想要搞事,亦想试探新统治者对匈奴的态度。”
“冒顿看到汉朝服软,满意了。”
“但吕后却没有掉以轻心,一面继续施行和亲之策稳住匈奴,一面鼓励人口生育,并定下一系列政策,以待大汉早日回复国力。”
“而从此处,和亲的女性由高祖时的良家女,变成了刘姓宗室女。”
“但很遗憾,史册中仍没有她任何身份信息和最终结局。”
“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生平。”
“仅以——惠帝三年,汉室‘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概括了她的一生。”】
“嫁给豺狼虎豹般的蛮夷,能有什么好下场……”李清照幽幽一叹,想到被她们大宋官家抵债给金人的帝女、宗女和汴梁女子们,胸中的怒意几乎要爆炸,她真想指着鼻子问问这赵家的男儿——你们算人吗?
她想到之前天幕对大宋的痛批,既觉痛快又感到无比痛苦,大宋上面的男人们不做人,可大宋的百姓做错了什么,其中饱受折磨的女郎们又何等无辜。
李清照忽然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赵官家们把天下糟蹋成这样,他们凭什么还做中原之主,皇位本该能者居之,既不能在其位谋其职,为什么不退位让贤!
可是谁能担得起这个重担?
李清照想了一圈不得其法,不得不再次痛骂赵构和秦桧这对昏君奸臣,若不是他们冤杀了岳飞,大宋怎会落入这般地步。
……
刘邦微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