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2 / 2)

对当世百姓的贡献,以及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贡献。”

“这也是为何,被史书上各种批判穷兵黩武的暴君秦始皇、汉武帝,在后世被所谓‘洗白’了。”

“当然,对于汉景帝来说,虽然被质疑批判品行,但其功业并不需要后世来为他‘洗白’,因为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所创造的煌煌伟业,已经为他送上永不绝响的赞歌。”】

刘启对于天幕上对他性格的评价置若罔闻,只专注地盯着随着天幕最后一句话而慢慢浮现的身影,想从那张意气风发的脸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但很可惜,那张霸气张扬的脸庞与如今还带着婴儿肥的小儿子仅有几分神似。

刘启有些遗憾地想要叹气,却听到身旁被夸赞的儿子怒气满满的声音:“父皇英明神武、弘业伟彰,哪里是这些人可以评论的!”

刘启低头看到儿子因为生气而鼓起的婴儿肥,微微一笑,安慰道:“何必在意这些庸人的话,天幕不是说了吗?彻儿你以后干得越好,越是往这些大放厥词的人脸上扇耳光。你可不要辜负父皇的期望。”

“当然啦!”小刘彻傲然地扬头,脸蛋肉抖了抖,“儿子一定让后世人都歌颂父皇的功德!”

……

刘启在这边老怀安慰,嬴政那边却气场低沉。

嬴政现在恨不得立刻叫人把胡亥拉去千刀万剐,人家有好儿子,可以立马为其证名,可自己呢?因为这个逆子,自己不仅毕生心血毁于一旦,还被人肆意诋毁。

虽然他不在乎庸人评价,却怎么不因此暴怒呢?

【“汉景帝刘启登基之初,作为一个新手皇帝,他面对能左右当时汉朝政治风向的三方势力——军功集团、诸侯王和外戚。”

“外戚这不是汉朝独有的,但在汉朝的外戚们,却拥有了比其他朝代更夸张的实力,因为对汉朝皇帝来说,外戚势力对他们是最可靠的依仗,但在大权在握后又会变成阻碍。”

“当然比起东汉幼儿园导致的外戚膨胀,西汉时外戚倒也算不得夸张,有为的汉帝可以很好的制约,况且在大多数时候他们立场都是一致的。”

“军功集团不肖说,开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在通过军功授爵后,占据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料,毫不夸张的说,经过了吕惠时期,这个庞大的集团已经可以左右当时的政治走向。”

“最后诸侯王势力,经过刘邦生前兢兢业业铲除异姓王,终于获得多方默认,立下白马之盟——非军功不得封侯,非刘氏不得称王。”

“从此,困扰了诸夏千百年的异姓王终于消失在了历史中,在此之后,各朝各代都约定俗成般尽量维持着非皇室不封王的惯例,就算迫于无奈封了异姓王,也会用各种手段制约或慢慢铲除。”

“随后被取代的就是同姓诸侯王,同姓的诸侯王比异姓王有优势的是与皇帝有血缘关系,对于开国皇帝们来说,册封同姓王可能还带着一种大不了肉烂锅里的隐秘想法。”

“但翻阅华夏两千多年历史,我们大概能得出一个结论,在迷人的权势面前,血缘关系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不错!天幕说得有理!”正被燕王靖难搞得满头包的朱允炆恨不得为这句话点上一百个赞,他心里不由埋怨祖父,为何要分封实权诸侯王。

【“年轻气盛的汉景帝初初登基,便锐意改革,却惨遭迎头痛击——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初时如火如荼,看似凶险无比,但在刘启无可奈何地向军功集团们妥协后,七国之乱迅速摆平。”

“遭到这般教训后,刘启成熟了。”

“随后几年他蛰伏下来,决心在真正掌握大汉后,再行改革。”

“而对于跟他儿子刚烈脾气如出一辙的刘启来说,在国内安定之后,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北边虎视眈眈的匈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