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一章(2 / 2)

。”

“而在遗憾地略过那些无名姓的和亲女性后,终于在史书中出现了有名有姓的和亲公主。”

“由于所处时代,以及汉匈局势的变化,她们担负了与之前和亲匈奴的女性截然不同的使命。”

“她们就是——汉细君公主以及汉解忧公主。”】

被提到名字的两位公主,莫不是一脸紧张,而不同的是刘细君紧张中带了一丝凄楚,但刘解忧却暗含一丝期待,她想知道天幕会怎么评价她,或者说后世会怎么看待她,她并不希望得到所谓的同情,她希望能像天幕盛赞的冼夫人一般,是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价值的人,如此才不枉遭受的诸多苦楚。

冯嫽作为解忧公主最信任的臂膀,见公主神色,不免细声安慰,待公主心情略缓,她才收口,转而也将目光移向天上。

她心里不由感慨,初见那黑幕在天上出现,她们惊恐万分,待发现只有汉人能看到时,她们不免就觉这是她们大汉的机缘,后面见天幕透露天机,她们还万分惶恐,生怕有如中行说般的汉家败类出卖大汉,好在多番小心探测后发现,天幕所说之事,汉人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却无法说给异族,但凡有这个念头,喉咙就像是堵了一块石头,发不出任何声音,若是写在纸上给异族,也会让人无法下笔。

见此她们这才松了口气,心中更是笃定这是汉家福音,虽谨慎行事,不敢记于书册间,却极为留心,希望能从中启迪。

如今天幕要细说和亲事,冯嫽更是万分期盼,她笃定,天幕所言,定会给汉匈乃至乌孙三国局势带来重大变化,最终必将改变公主与她们这群和亲使团的命运。

【“为何对女人极度吝啬的史书上会有对这两位和亲女性,有别于其他人的介绍?”

“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西汉和亲史上,唯这两位和亲公主,是货真价实的刘氏宗亲,这应该让大汉觉得很有底气,所以可以对其身世记载详细,而这暗含的意义也有身份有别世俗思想,即使同是为大汉牺牲的女子,却也因身份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地位。”

“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被后人盛赞是和亲史上最有成就的公主之一。”

“她们能脱颖而出青史留名,除了自身的潜质外,出身有别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身份不同,她们与普通的和亲女性们得到的教育和见识就不相同,而所受的待遇亦不相同,这也是最后的结果不相同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介绍这两位公主的生平前,让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她们所处的局势。”

“之前曾道汉景帝拒绝与匈奴和亲有十年之久,但国与国的地位高低,却非要真刀真枪的硬仗才能奠定,便如平城之战于汉匈一般,大汉想要复多年仇辱,也势必需要一场大胜,来扭转攻守之势。”

“汉景帝刘启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但可惜大概上苍已经为这个重任选定了天命之人,而他天不假年——”

“景帝十六年,刘启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这个壮志未酬的刚强皇帝,只得把洗刷耻辱的期望寄托在寄予厚望的爱子身上,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彻。”

“刘彻,谥号武,史称汉武帝或孝武皇帝——这个常与秦皇并称的千古一帝,这个给华夏民族带来深刻印记的统治者,这个真正让国号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永恒名字的雄主——他,登基了。”

“一个在华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时代来临了。”

“但是刘彻是天纵奇才,也不得不面临登基后的第一个难题——暂时无法亲政。”

“因为他登基时才十六岁,即便厚爱他的父皇为了减少他登基后的桎梏,驾崩前强撑病体为他提前举行了冠礼,也无法改变事实。”

“虽然在古代十六岁已经可以当爹的年龄了,但在政治上,这个年龄无疑太过年轻,俗话说,嘴上不毛,办事不牢。”

“年轻的皇帝显然还得不到朝野百官的信任,于是登基之初,本性强势如汉武帝也只能向以太皇太后窦漪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低头——‘奏事东宫’”。

“因此当以窦漪房为首的统治力量,仍坚持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时,这一时期,面对匈奴这个老对手,大汉的决定是重提和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