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家收拾出去玩的东西,后天出发,想着今明两天各收拾一点,会比较轻松。
我是一个特别不擅长整理内务的人,这……可能是遗传,我老家可能就比我在南京租的房子整洁一点点吧。
去年因为疫情嘛,被困在同学家一个月,眼瞅着她时不时拖个地,换套床品,抹下桌子,打扫厕所等。另外,我第一次知道,马桶盖其实是可以拆卸下来清洗的。
当时,我就在微信上跟我妈分享,同学是如何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甚至因为拖把用的太频繁,不小心拖断了。
我妈表示,跟着人家好好学,回家后教一下爸妈。
我:……
收拾了一小会儿,心里想想,不行啊,我还是得上来吐槽一下我的极品导师,否则这个坑又得拖到下个月填了。(上个月挖坑,预告过这篇)
讲信用,从小事做起!
话说我前两天不是还在嘚瑟,暑假终于消停点了,他一个多月没给我打电话了。谁知那篇写完、传上来的第二天下午,他就……
我真的会谢。
午休时分,我习惯清空手机后台,退出无线网和蜂窝数据,主打一个无干扰睡眠。
所以没接到。
闹钟响后,我迷迷糊糊摸出手机,连上网,看着微信顶端正慢悠悠地转圈,并显示“收取中”。正常情况下,就经常聊天的那两三位朋友会给我发消息。而这次,第一条就跳出我导师的微信,致使瞌睡散退,一边从小床上弹跳起来,一边心中大呼:真晦气!
盯着左边对话框的那句“对方已取消”五个字看了一会,决定在视而不见和积极谄媚中,选择了中规中矩。
我编辑了一条微信发过去:老师,刚刚在单位休息了会儿,没注意手机。现在方便给你打过去吗?
意料之中,没有回复。
了解他的骚操作,所以不会像刚开始认识他时那样——面对他故意不回消息,会有点内耗,反思、斟酌自己的话,是不是哪里说得不对。
毕竟导师和学生,并不是一个对等的关系。
神烦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导师就是绝对的权威,屁大点事都要跟他汇报,让他知晓,比本科时不自由多了。
本科时期,主要是跟辅导员打交道,但是辅导员的权利和导师相比,还是差很多的。他们一个人往往要管理几百号人,精力自然受限。相处起来,少了很多压迫感。而导师呢,带学生的名额加起来最多几十个吧。
平时在学校里结识一个新同学,我们通常的开场白是——
“你跟的哪个导师呀?”
“我跟的xxx,你呢?”
有没有感觉特别像《甄嬛传》里的丫鬟,刚被分给某个小主了。
你本科时,遇到同校的学生,总不至于开口就问对方“你跟的哪个辅导员?”
这可能是个共识吧,文科生和导师不会有太多的接触,组会也不会像理工科类、医科那么频繁。我有一个学医的朋友,每周最起码开两到三个会。
比起一些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一次的文科生导师,我们导师倒是常常刷存在感。
组会不频繁,但是很随性。
常常临时组织,也常常临时取消,好似儿戏。自私的人,当然只会万事以自己为中心。了解。
比如上个月,他下午一点钟通知我们,两点去办公室找他开会。
那时候单位还没装小床,我趴在办公室桌子上休息。半梦半醒间,同门推门进来,我见她头顶着防晒帽,手上还拿着瓶防晒。一边涂抹,一边问我,等会回学校吗?
我有点懵,问道:今天不是上班吗,回学校干嘛?
她说:刚刚群里通知,下午要开会。
我拿起手机看了下消息,再看了眼时间:可现在出发也来不及了啊。
同门点点头,附和道:是的,大概率是赶不上组会了,但是我得给他送材料。
懂了,又让学生给他干事。
包括前两天没有接到电话的这次,后来问了别人原委,也是为了给他办事。
利他的私事。
他把好几个同门的电话都炮轰了一遍,是的,只要是他的事,一刻都等不了。从不怕打扰到学生,而是把此当作理所当然,就看谁可以先为他待命。只要稍不合心意,他会在心里记下,今后找时机,阴阳你一下。
他可不管是半夜还是午休,是寒暑假还是上学期间,反正你们作为我的学生,就得无条件被我奴役。
还有一点——不解释。
这大概就是不回消息的原因。
别以为人家是年纪大了,手机用不顺溜。
我选修过他的课,他根本就是手机不离手,你跟他讲话,他还会一直看手机,所以不回消息绝对是故意的。
自己有事联系学生,学生因为有事没有及时回应,出于礼貌问一下老师究竟是什么事,他选择冷处理。
拜托!为什么总是这么理直气壮?
你不管在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没有吗?
你让学生凭什么尊重你?
凭你后脑勺的地中海还是一脸猥琐加恶心的面容?
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