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衡量通胀的通用指数:
1、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价格指数
分支—核心CPI ,两个说法,一是剔除了受供给影响而暂时涨价的商品(食品、能源);二是选择变化较为稳定的成分
2、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
3、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GDP未剔除物价变动)
4、还有一个美国的指数:核心PCE物价指数 (PCE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是衡量民间消费通胀的关键指标。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将通胀指数定在2%,不过这个数字是根据以往经验得出,通胀的中枢在2%,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现在局势变化多端,这一数字是否仍具有参考价值?是美联储需要考虑的问题。
盘点美国加息周期以及加息溢出影响:
1、1988.3-1989.5快速加息,基准利率从6.5升至9.8,14个月加息16次。
此时还伴随着苏联即将解体,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后,美国收割了一波前苏联的“遗产”以及前沿科技技术;
除此之外,此前一直跟随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巨大。
在美联储加息后,日本也不得不加息,导致房地产和股市双双崩盘,开启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至今没有回到巅峰时期。
2、1994.2-1995.2 快速加息,基准利率从3升至6,12个月加息7次。
美国在经历了90-91的经济衰退以后,复苏过程中出现经济过热,开始新一轮加息,导致国内债市大屠杀,也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破产率急剧上升。
此番加息周期献祭的是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1998-1999东南亚经济危机)。
此前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新兴经济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外资大量涌入,生产国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本币相对于美元是升值的,而泰国、拉美等国家采用借美债的方式支持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赚到的钱将兑换更多的美元,天然就存在借的债不够用的问题,外债高垒。
而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外资纷纷撤回流入美国,当时泰国正处于外资引导发展的阶段,金融管制完全开放,外汇储备远小于外债规模,而且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也就是说,泰国当时“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自主的货币政策”这一“不可能三角”都占了(三个只能实现两个),这是肯定有问题的。
而97年索罗斯做空泰国之前就看到了泰国巨大的泡沫以及政策的问题,趁机而入,让泰国乃至后来亚洲陷入了经济危机。
而在索罗斯团队的舆论作用下,大量投资者和泰国国民开始争先用泰铢兑换美元,很快就将泰国外汇储备耗干,政府信用岌岌可危,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进一步贬值,导致泰国进入严重通胀阶段,经济大倒退。(泰国没有办法选择跟随美国加息,外债累累,加息只会让实际债务越来越多)
3、1999.6-2000.5 基准利率从4.75升至6.5,11个月加息6次。纳斯达克指数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下涨到5030的高点,美联储开始加息。
不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指崩溃,加上911事件的冲击,2001初又开始大幅降息。
4、2004.6-2006.6 缓慢加息,基准利率从1升至5.25,24个月加息17次。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美联储此次加息直接引发次贷危机,但是美国通过加印美钞像全世界转移内部经济危机,从而又引发了欧债危机,希腊、冰岛濒临破产。
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本身政府债务非常高,甚至超过GDP,一旦加息,主权债务风险评级下降,会引发投资者大量抛售国债。
而且,美国若超发货币,由于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进出口企业赚了美元,势必要去本国央行兑换本国货币,这样导致其他国家不得已也得加发货币,货币大量流入市场,很容易引发通胀。
5、2015.12-2018.12 缓慢加息,36个月加息9次,基准利率从0.25升至2.5。
美联储在2007-2008年连续十次降息,直到2013年进入稳定复苏阶段,才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
此番出现问题的是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阿根廷的问题同泰国差不多,都是严重依赖外资的发展背景。
6、2022.3-至今 加息力度大,且仍然处于持续状态,目前稍放缓,但通胀率离预期仍有较大距离。
2020年疫情以来,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利率降至0-0.25,且国债规模越来越大,货币放水规模史无前例。
目前英国、挪威等发达国家采取单一控制通胀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