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北朝帝业> 1204.第1202章 兵叩长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04.第1202章 兵叩长城(2 / 4)

即便亲率所部人马直向北山长城杀来,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北齐在北境的防线。

北齐方面早便知晓了突厥入侵的消息,但知道是一方面,真正的做出防务应对却又是另一方面。

尽管已经与西魏进行和谈,但是魏军的势力也进入到了河北地区,北齐迫切需要建立起一道守卫都城邺都的新防线,凭其国内眼下的情况很难做到两线用兵。而今突厥的到来,谁也说不准是不是与西魏合谋,因此齐主高演也不敢将主力投入到北疆一线。

北齐这里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但敌人却不会等着他们做出决定与应对,很快突厥的步离可汗便率领人马推进到了北山长城一线,并且向着长城发起了进攻。

尽管北山长城还有一些驻军,但面对突厥的汹涌攻势,单凭这些兵力也很难长期驻守,而一旦北山长城被突破,那么晋阳也将随之变得危险起来。

当齐主高演问计众将的时候,一众将领面对这一情况也都有些束手无计,即便是有所进言,无非是以大军赴边救急。可这无异于又是将后背完全暴露在了西魏的兵锋之下,如果可以的话,高演也不用再至今都犹豫难决。

最终还是返回晋阳不久的斛律光主动请缨,愿意率领五千精兵奔救北山长城、力却突厥大军。高演闻此自是大喜,当即便任命斛律光为肆州刺史并率军北上增援。

斛律光率军一路疾行,先行抵达平城,却闻突厥已经在朔州境内有所突破,心情自是变得焦急不已。

但他也并没有因此而乱了方寸,一方面着员传告朔州守军援军已经到来,让朔州守军固守待援,而他自己则放弃增援朔州,转而直奔更北面的恒州,自恒州过长城,然后绕道回击,趁着朔州守军固守待援、将突厥人马困在朔州境内之际,前后夹击大破突厥人马。

突厥步离可汗没想到后路遭袭,只率几十骑狼狈脱离战场,然后向后方奔逃。而北齐军队则一路衔尾追击,誓要将这一支趁火打劫的突厥败师剿杀境内,一吐之前被魏军狂虐的闷气。

但是当齐军追至盛乐城时,却正遭遇了从武川白道杀出的另一支突厥人马。双方遭遇在了盛乐城外郊野,虽然齐军也多有杀敌,但终究还是寡不敌众,只能在斛律光的率领下且战且退,返回盛乐城中驻守。

乌尊可汗在将这一支北齐人马围困在了盛乐城中后,又分遣部伍于境域周边收聚前路败军,军势也因此有所恢复,接连挫败了几次城中齐军的突围。

由于盛乐城本身便位于北山长城外,脱离了北齐的长城防线,朔州方面因见斛律光所部人马迟迟未归,于是便派遣师旅增援,结果却遭到了突厥军队的迎头痛击而被野战围歼。

一时间,从朔州到恒州的长城防线便全都暴露在了突厥人的刀锋之下。

第1202章 兵叩长城

突厥同样也不是什么浓眉大眼的淳朴老胡,当其告诉唐王此番出征人马足有十万大军的时候,已经是在虚张声势了。

但实际上突厥此番出征的人马只有七万出头,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随军负责饲养牛羊等后勤工作的老弱和妇女。

突厥本身并不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帝国,可汗更类似于一个部落盟主,其对诸部族的掌控力度与自身势力威望息息相关。有的可汗威望高、实力强,所以对诸部掌控力度更大,但就算可汗之位能够世袭,这种掌控力却很难世袭下去。

乌尊可汗并不是通过正常的传位继承而上位,甚至都不是因为自身实力足够强大而被推举为可汗,而是被外部势力所拣选,再加上他是伊利可汗仍然在世最为年长的儿子,所以其部落成员们才勉强承认了其可汗之位,但是对其命令就不会太过拱从。

魏齐交战西魏大胜的消息传到草原的时候,乌尊可汗便动了要趁火打劫、进寇北齐的念头,随后便下令诸部人马集结出征,但是一直到大军正式开拔,仍然有许多部族首领完全无视可汗征令。

乌尊可汗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只能寄望于此番出征能够大获全胜、满载而归,届时挟此大胜之势便足以震慑那些对其不恭的部族,甚至将那些部族都给拆分兼并!

事实上,此番愿意追随乌尊可汗出征的突厥本部人马只有五万余众,剩下的则就都是突厥的附庸与仆从部族的人马。

只不过这些仆从部族也都对乌尊可汗的命令阳奉阴违、不够尊重,否则若是在木杆可汗的鼎盛时期,一路收聚人马东来的话,在抵达北齐边境的时候,想来或许也能聚齐十万人马。

突厥的阴山之败,所损失的不只是木杆可汗的性命,还有突厥这个草原霸主的威严。因为这一次战败,不只有大量的附庸势力对乌尊可汗阳奉阴违,有的甚至干脆脱离了突厥的控制,直接来到阴山以南,请求归附西魏。

如今位于河套平原上的五原定边城,早已经不复之前那荒凉的景象,沿着河渠两侧多有农田牧场。除了西魏本身驻扎在此的军队,还有许多草原胡部落脚此处。

他们有的仍然保持着游徙放牧的习性,有的则接受编户,成为定边城的屯民,从事耕牧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加稳定的生活环境。

除了这些定居于此的汉胡民众之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