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两篇文章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做到倒背如流。
江启闻言也替他高兴,但中了几道题他却没放在心上,因为他针对性出题,出的本就多,中了也正常。
不过策论这种大题中了,那还是相当不错的。
他问道:“那你这次能考上吗?”
“呃……”方量一下卡了壳,“反正我努力写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他又不像江启这么变态,写完就能大概估计情况,他顶多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见他如此,江启也猜到他的情况,闷笑了一声:“你过来吃过饭了吗?要不就在我家用一些吧?”
方量摇摇头拒绝,“还是别了,我家应该已经准备好了,我考完后太兴奋,直接就来找你,都忘了回去了。”
江启目瞪口呆:“……”
这可真是好家伙啊。
他无语的说道:“行了,你还是快些回去吧,你爹娘怕是都等着急了。”
方量嘿嘿一笑,“我这不是太高兴了嘛。”他一想到竟然撞到原题,那怎么能忍得住。
说完事情,方量又匆匆的往家里赶,江家人见他这么来去匆匆,不由得有些奇怪,江启只能好笑的解释了几句。
吴氏惊讶道:“小六当真猜中了题目?”她昔日最是重视儿子科考,她爹也是考了半辈子的老童生,要不是大壮实在念不下去,虎娃也不是个读书苗子,也不至于家里就大房没人读书了。
有这些前提在,吴氏对科考了解的只能说是再多不过了。
她可是清楚,要猜中题目,可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嗯。”江启点了下头:“听他说是猜中了。”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江启很喜欢猜题。
在书院中就是如此。
一些出题的人名声很广,性格、喜欢看的书籍、以往出过什么题等等,根据这些,他能大致猜一些,不过也不是每次都能中,科考也不可能全靠猜,一切还是得以自身实力为主。
他只是把他觉得可能的,都分门别类的列出来给方量他们做,就相当于做考卷了,只不过是他出题而已。
听到江启承认,吴氏感慨不已,小六厉害的话她都已经说腻了。
有一瞬间,她想着若是大壮还在读书,若是虎娃也在小六的管教之下读,再能猜题,会不会她的两个孩子也有可能考上秀才?
但转眼她看了看吃的狼吞虎咽的两孩子,没忍住露出一抹嫌弃。
还是算了吧。
这俩孩子脑子里就没长那根筋!
因着方量的来了又走,饭桌上大家的话题也转变到今年的科考上面,议论着江启的几个小伙伴能不能都考上等等。
看他们说的起劲,江启只能道:“这次只有方量还有陈卓参加了院试,其他三个还没考到这呢。”
就算他监督再怎么严格,方量等人也只是普通人,不是什么天纵之资,希世之才,学习还是得循序渐进的来。而古代科考确实太严苛,考到白发都不是少数,他们能在五年后有两人能考到秀才的最后一步,已经算是不错了。
于是老太太又开始夸起方量来,她对方量实在印象很好。
说着话,江启也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奶奶,我今年也要继续去考试了。”
“啊?”这消息把大家震了一下。
毕竟五年期间,江启一直都在读书,并未有科考的准备。
而且乡试也不好考,大家都当还要再等几年呢。
这一下来的有点太突然了。
“真的要考了?”
“真的。”江启道。
他也是前段时间夫子建议他去考,他才想起确实该考了,赵永昌考试也是在今年,不过因着几个小伙伴考试的事要忙,所以一时之间就忘了回来说了。刚刚才一下想起这事。
现在是六月份,乡试在八月初,没多长时间了。
“可是,”江老大说道:“乡试的话,应该得要去省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