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出发了(2 / 2)

的事,就点头道,“好,听村长的,让她跟着去。”

玉娘听了很是欢喜,来村长面前道谢,还鞠了一躬。

玉娘知道,在这个朝代这个地方,女人再怎么出门,也不会出镇子,家家以男人为撑门户的栋梁。

挣钱养家这种事更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能参与,何况还得出远门去县里抛头露面。

村长叫玉娘跟着一起去,那是真的很看重她,玉娘自然要感谢村长的一番好意。

回到家后,家里人围在一起商量,最后决定让郑老爹、大山、大河、大树和玉娘五人去。

以前卖土炭时,大树都没机会去,一直是郑老爹带着大山和大河去的。大树没想到家里人这回肯让他去,高兴得没形了。

郑氏瞪他一眼,“瞧你那德性,让你跟着去寻思你能学点本事,可别惹事。”

“爹娘放心,我哪能惹出事来,也没那个胆子呀。”

玉娘则一门心思寻思灰炭和葛根卖了钱,她得买哪些必备的书。

之前她还想买宣纸是为了应对月水,如今她用习惯了草木炭,是不会舍得花钱买宣纸用在那方面的,而是打算买一般质量的黄麻纸,用来认认真真学写字。

特别是难写的复杂的繁体字,她可得好好学。

另外,她还想抄书装订成书,好给学童们用。想到自己如此为学童着想,她都有些自我感动呢。

当老师的,可都视学生如子啊。

家里还晒了葛根和虎姜,这回也得带去试着卖。饭后,郑老爹和大山兄弟仨都在忙着做新板车呢。

两担多的葛根,晒干后只有一担子。五大担子的虎姜,如今晒干后也只有两担多一点。

这些得用新板车来拉,看来这趟去五人,得拉三车东西。

新板车前几日就开始做了,因为早就打算去卖葛根。村里有些勤快人也跟着挖葛根和虎姜,但晒干只有一担或两篮子,他们只需将文些捆在炭车上。

每日傍晚郑老爹带着三个儿子忙着劈木头削板,如今差不多做成了,几个大男人在那里插各个梢口,有些不贴合的得再打磨打磨。

这里的板车是没有橡胶轮子的,都是木轮。

玉娘寻思这得多颠簸啊,难怪公婆拼命搓草绳,得捆得紧紧的,炭和葛根、虎姜这些才不会掉出来。

为了防止路上草绳断,家家户户都备了好些草绳。

夜里忙活得还挺晚,明日又得早起。

这回大河可没再缠着玉娘要亲亲要贴贴了,只是轻轻搂着她的腰,不扰她,让她好好睡个踏实觉。

卯时准点出发,要出发的五人都穿上了兔毛背褡。

大山和大树各拉一辆板车,每车三百来斤吧,总共六百斤左右的灰炭。

一车的葛根和虎姜,再加上带一满篮子的干粮。还有五个葫芦,里面装满了烧开过的水。这车估摸着有三百好几十斤,由大河来拉,因为大河力气最大。

郑老爹和玉娘就跟在后面堆,哪辆车上坡就推哪辆。这一路崎岖不平,跟在后面推的人也不轻松。

每遇到一个稍大的坡,大河会停下来,先帮忙把哥哥和弟弟拉的车推上去,再来拉自己的车。

大河自己的车若是拉不上去,郑老爹和玉娘帮着推也费劲时,大山和大树也会停下来帮忙一起推。

就这样,每家每户齐心协力地往前拉车,偶尔会停下来吃吃干粮喝喝水,夜里也赶着路。

幸好往县里的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走,以至于大家越走越有信心。

毕竟路有那么远,直到次日黎明,全村十三户人家,总共二十七人,一个个精疲力尽地进了县城的门。

来到县城,玉娘回忆起原身诸多不悦的经历,当然也有儿时的欢乐。

但此时她回忆的重点是城里的路线,以及各个铺子在何处。她跟家里人说娘家在县里,总不能啥路都不清楚吧。

大家实在太累了,进城后找了个地方歇脚。

玉娘在那里回忆原身的过去,有些记忆实在模糊,难免蹙眉。

大河以为她因娘家的事而烦忧,“玉娘,你若想见哪门亲戚,或想去娘家旧居看一看,我现在就陪你去。”

娘家都被查封了,林家如今住的是雅正县新任主簿,玉娘不可能去看。

若说亲戚,也就杏花镇贺家村的表姑待她不错,其他的她也懒得来往。

要知道当年那些亲戚避之不及,生怕林家给他们带来祸端。虽三年已过,县里那些亲戚未必放下警惕。

还是算了吧,何必给人家惹麻烦。

但当着村民们她不好这么说,只是摇着头,“先卖了炭寻了药铺再说,免得一去娘家和亲戚家,我就腾不出空来。”

正说着呢,玉娘就见有一群人拉着几辆板车的灰炭进城。

还未待玉娘开口,村里人也都注意到了,自然而然地就紧张起来,生怕生意被抢,这二十多车的灰炭不知咋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