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我不是后来倒回去找过你一次么,刚好碰上一个在里面混了一宿才离开。”
秦寒之:“所以你打算资助他?”
南淮笙啧了一声,摇摇头,一副不愿多提的模样,显然是不可能资助那名风流书生的。
秦寒之意味深长地看了南淮笙一眼,不再就此多言,又转口问道:“若是要找读书人,各家书肆就有,谁同你说要去那等地方才可?”
南淮笙一愣,想了想发现小厮确实没说必须去什么花街柳巷,是他一根筋要往那处去的。
“我随便找了个府中之人问的,”他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说想寻个读书人常去消遣的地方,便得知那条街巷就是。”
原来果真是误会一场。
秦寒之好笑地摇摇头,说:“要说消遣之地,将那处街巷告知于你也不算错。”他看向南淮笙,思忖片刻道,“京中时常有人邀各路文人墨客共赴雅集,与会之人多为有名之士,”又道,“而各处书肆会有誊抄书册的读书人,这些人通常清苦些,你若想结识,不妨提前打听一二。”
南淮笙听得豁然开朗,只想给秦寒之鼓掌,这叫什么,这就叫高人指点。他下次直接去逛书肆,既正大光明还成功率更高,事半功倍,不比去青楼里碰运气强么。
谁知这还没完,秦寒之又道:“要说京城读书人最多的地方……”
南淮笙眼睛眨也不眨地看向秦寒之。
秦寒之被他过于专注的表情逗得发笑,最后为他解惑道:“非国子监莫属。”
南淮笙:“国子监?”
“正是,”秦寒之解释道,“国子监中不仅有京中各路优秀生员,还有从各地府学和县学选拔而来的精英。”
南淮笙本来听得目光湛湛,结果忽然想起来自己现在是个没有半点文化的文盲,就连大齐官话都还说不顺溜的那种。
他无奈道:“国子监我也进不去啊。”
秦寒之摇摇头:“非也,”他解释道,“你至少有二法可入监。”
“还有两种办法?”南淮笙小声道,“该不会是走后门吧?”
秦寒之被他逗笑,说:“算,也不算。”
南淮笙抓耳挠腮:“那到底是算还是不算。”
秦寒之:“其一,你外祖父杜尚书为朝中二品大员,他名下当有荫蔽后辈进监的名额。”
南淮笙一喜,没想到还有这种不用考试就进名校的好事,可随后想到什么,他又皱起眉头。
“我来京城也才半年,这两日刚清醒,尚书府又有诸多同辈,恐怕就算有名额,外祖父也早已给了其他表兄弟,”他叹息道,“就算没给,怕是也不会给我这个连学堂都没去过的人。”
秦寒之:“如此,还有第二法。”
南淮笙实在想不到还能有什么办法能让他这个“文盲”进大乾第一学府。
秦寒之只说了句:“监中按例有接收捐纳的名额。”
“捐纳?”南淮笙眨了眨眼睛,一时半会儿没明白过来这是什么意思,他正要开口再问,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反应过来,“给钱就行?”
秦寒之但笑不语。
南淮笙悟了,这不就是专门给他这种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人准备的么。
向秦寒之问清楚捐纳事宜后,南淮笙便从秦王府离开,他路上美滋滋计划着进国子监后要如何招揽才学出众之辈。
“擅长靠科举的怕是日后主要混迹官场,”南淮笙靠在软塌上吃着冰酪,“还是多注意攻于诗画之人为妙,这种才子出传世之作的概率肯定更高。”
打定主意后,南淮笙当即清点自己名下有多少资产,看看能不能直接捐纳一个监生名额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