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集开始的前几日,苏如意便听两位嫂子义愤填膺,说集市上面出现了别家卖鸡蛋饼的,抢了她们不少人。
苏如意忙着胡郎中给自己的功课,也没顾得上去看情况,但并不觉得意外。
跟风之举啥时候都有。
笑道:”那鸡蛋饼也没有刻着我们陆家的名字,人家当然可以做,我们心眼子不要那么小,心放大点,不要被一些小的事情蒙蔽眼睛。”
两位嫂子心里还是有些不乐意,但想想也是,又没有谁规定那饼子只能自家卖。
苏如意是不想放过这次好机会的,做功课空余的时候便想着再弄点什么买卖好。
真正赚钱的买卖不需要多复杂,实施起来简单,成本也不会太贵。
当然还需要迎合大众需求。
此时,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吃和穿。
穿的这方面苏如意没有办法切入,吃上面除了鸡蛋饼还可以想想别的……
对,南瓜饼。
苏如意跟胡郎中告假,要忙几日家中的买卖。
胡郎中这几日教授上瘾,总是琢磨着如何才能对得起苏如意上交的十两银子学费,无事的时候就领着大孙子到陆家盯着,自己的大孙子和苏如意一起学习,生怕苏如意偷懒,以后传出去,自己十两银子教出个庸才弟子,很是不好听。
好在苏如意并不是偷懒的,不但勤奋,还尊师重道,都给了自己十两银子了,还经常留着他祖孙二人吃饭,那热情的模样丝毫不像是客气和装出来的。
苏如意的意思,这都是做徒弟该做的事情。
胡郎中做师父做得心中舒服,态度则越发严厉起来,生怕苏如意松懈。
如此,连带着他大孙子都不知不觉开始用功,害怕被苏如意给比了下去。
胡郎中很是欣慰,原来收个外徒还有这个效果,自己大孙子好久不气自己了。
苏如意说要告假,他第一个反应是不许,怕她耽误了学习,后来又想也不能耽误人家挣钱吃饭,这才不是特别爽快地答应。
一年时间多短暂,不抓紧时间如何学到真本事?
等上一段时间就下雪入冬了,那时自己再往陆家跑也不合适,冬日漫长,那都是时间呐,如何才能让苏如意多学点东西,才不至于自己以后落个庸师之名……
胡郎中开始琢磨起来。
苏如意这边,得了假就说去镇上买东西,再回来的时候,就又背回来一大口袋的蔬菜,几棵大白菜,一堆黄瓜,两个大南瓜,还有其他家中没有的新鲜蔬菜。
张氏对此都已经不是很惊讶,习惯了,自己这儿媳妇认识一个种菜的能人,人家啥都能种出来,只可惜不喜欢与外界打交道,也不见他在镇子上卖菜,都卖到苏如意手上来了。
苏如意说这些菜可贵着呢,张氏觉得那人也是个会做买卖的,虽然卖出的数量不多,但是卖的价格高啊,还省劲——
总之张氏一开始还揣摩,后来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就懒得去想了,好像也没啥可想的。
原材料有了之后苏如意就开始折腾起来了。
老南瓜去皮挖籽,切成小块放在蒸笼里面蒸熟,挤压成泥,和面粉一起和面,里面还加了不少糖,和出来的面金灿灿的很是诱人。
然后放着醒发。
张氏拿着鞋底,靠在灶房的门框上看着,心里惊讶:“如意,你这些是从哪里学到的?”
她们穷人吃饭哪里有这么多花样啊!
苏如意道:“娘,我不是去了一趟通州么,跟人家偷学了几手。”
其实是跟自己爹妈学的,他们二人喜欢在厨房折腾,他们在世的时候自己耳濡目染学到了一些,只可惜——
虽然自己后来创业,物质越来越富足,一个人吃饭根本懒得下厨房,但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为数不多的厨房技能却一直在自己脑中印象深刻。
张氏感叹一句:“人还得去大地方转转才是,人家大地方是不一样。”
自家苏如意去了一趟,这买卖就做起来了,很是神奇。
到晚上吃过饭后,厨房收拾干净,苏如意一捞袖子,就要干事情了。
大家都觉得有趣,纷纷挤在灶房里外围观,尤其是孩子们,一直在吸口水,这好吃的不吃上一口他们绝对不会去睡觉的。
大嫂二嫂都出手帮忙,按照苏如意的吩咐把金黄色的面团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用手一压,那擀面杖杆一杆,又用刀在面饼中央划两下。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苏如意将一把柴火丢进灶膛,让火重新烧起来,锅里水干,端起豆油罐子就往里面倒。
张氏:“!!!”
眼睁睁就看倒了半锅油!
这玩意原来比那鸡蛋饼还要奢侈的吗?
不仅是她,其他人也是目瞪口呆。
谁家这么吃油的?
那可是油,不是水呀!
可是大家都不吭声,自从鸡蛋饼赚钱之后,大家就开始无条件相信苏如意,她是懂赚钱的,自己这些个不懂的还是不要随便开口,省得惹苏如意心里不高兴。
除了大家身后的小黄狗奶声奶气汪了一声,大家都屏息看着半锅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