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土地承载力与疆土扩张
“啊?”
朱桂正因为朱柏的回答,被林澈否定而心中暗自发笑。
根本没想到,林澈会向他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提问。
他完全没想过这个问题,只能下意识的胡诌道:“先生,内河水师对我大明最大的益处,应该…应该是传信速度比较快。
这个答案倒也不算完全是乱说。
因为八百里加急虽快,不过需的是走平坦大道。
沿途还要更换马匹,传信者还要玩接力赛。
而且还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
倒是河流通畅的话,在一定范围内,传信速度不比加急慢多少。
可现如今,内河水师的另一职责,就是保护圣旨公文的安全快速的传递。
可以说如若没有他们,顺着河流将朝廷的政策,传遍华夏大地。
许多新政想要落地,时间至少得加长一倍不止。
“你说的很对,如今内河水师最大的益处,便是保证了信息的畅通传递。”
林澈笑着夸了一句新来的小家伙。
而后看向满脸茫然,但充满求知欲的朱柏笑道:“粮食运输固然重要。”
“可如果一个帝国内连信息往来都不通畅了,那必然是遍地军阀割据状态。”
若是换做朱樉在此,肯定能轻易理解,信息能够迅速来往的重要性。
只可惜这两个小破孩,虽然各有各的聪明之处。
不过由于听的课太少,对于某些新概念接受的太慢。
林澈想了想,便打算换一种授课方式。
便笑着问道:“先不谈内河水师的问题了,你们可曾想过,帝国自古以来的王朝,在统治了传统汉地之后,都很难再向外扩张了吗?”
话题从水师,一下子跳跃到领土上面。
朱柏有些懵懂的,他没有朱樉的军事天赋。
一时搞不懂,林澈到底打算讲什么。
只能默默的思考起来,他提出的问题。
本来是陪着朱柏过来玩耍的朱桂,见朱柏一脸茫然,生怕自己等会儿也被要求给出答案,便也开始,绞尽脑汁的琢磨林澈提出的领土问题。
隔壁密室内。
朱元璋没有研究过,以往朝代的疆域问题。
便看向刘三吾问道:“刘爱卿,你可知林先生之问的缘故?”
“陛下,臣以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粮食问题。”
刘三吾虽然是头一次听到此类问题。
但多年的施政经验,让他几乎不假思索的,就想到了答案。
“陛下,林先生口中的传统汉地,都是已经开发好,可垦种的熟地。”
“只要有百姓种地,哪怕地再差,总能出些活口的粮食,但局势便能由朝廷掌控。”
“而在汉地之外,多是不能耕种的烂地,百姓以放牧打猎逐水草而生。”
“居无定所之下,自然无法在当地设立州县,将当地百姓,纳入朝廷的管控之中。”
这一点,林澈之前讲课的时候,也是略有提及。
总之就是草原的土地承载力,不足以支撑草原各族,实行定居生活。
朝廷就算想收税,恐怕找人的花费都超出了税赋。
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朝廷自然不可能做赔本买卖,将烂地划在疆土之内。
朱元璋琢磨了片刻,不禁点头称赞道:“正是如此,以往汉唐时期,草原部族总是如割韭菜一般。”
“耗费朝廷钱粮剿灭一部,过不了多少年,便会有新的大部族诞生。”
“如此反复之下,使得中原王朝始终,没有对草原生出绝对的掌控力,究其原因,正如爱卿所言,就是无地可耕种。”
说到这里,朱元璋忽然生出一股雄心。
他豪气十足道:“不过,如今有了林先生,为大明出谋划策。”
“咱相信不论是草原,还是汉地之外的疆土,我大明打到哪里,就能在哪里扎下根来。”
在林澈出现之前,朱元璋最大的希望不过是追亡逐北。
彻底将北元余孽绞杀。
尽量为后世子孙,减少来自草原的威胁。
可是在聆听了林澈这么多节课之后。
朱元璋的雄心早已经高涨,仅仅是征服漠北已经不够。
他想要将草原,彻底纳入大明的疆域。
使其在未来也变成‘汉地故土’。
刘三吾对此也很是赞同:“陛下说的没错,有了林先生的指引。”
“只要将来我大明军队,不在征伐时贪功冒进,想要开拓疆土,比起前朝的确要轻易许多。”
在得知倭国‘金山银岛’的存在后。
刘三吾在听到朱元璋表述雄心壮志。
已然不像之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喊没钱。
而是直接考虑征服的成本,以及将其治理到汉地水平,最终要花多少钱。
朱元璋假装没听到,刘三吾劝谏不要好大喜功的话。
转而向负责记录的朱标问道:“老大,伱史书读得多,可知诸多前朝疆域,为何最终限制在汉地之内?”
只可惜,朱标与刘三吾同样接受儒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