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594章 皇沙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4章 皇沙(1 / 2)

第594章 皇沙

在得到彼得格勒的增员后,瓦西里率领的第12集团军也得到增强,现在瓦西里可以调动的部队共计8个师又一个旅,总兵力13万人。

这些部队分别是6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一個炮兵旅。

除此之外,瓦西里还可以调动11个罗马尼亚师配合作战,这些罗马尼亚师全部都是步兵师。

乔治给瓦西里的任务是翻越喀尔巴阡山,攻入奥匈帝国腹地,占领特兰西瓦尼亚,从侧翼威胁匈牙利王国首都布达佩斯。

特兰西瓦尼亚大部分位于奥匈帝国境内,主要居民是罗马尼亚人。

这一地区也是罗马尼亚人的发源地,斐迪南对于收复这一地区的热情很高,这和乔治的计划不谋而合。

这个任务其实并不难,匈牙利王国实力虚弱,人们耽于享乐,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罗马尼亚人饱受奥匈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的双重压迫,他们会以无比的热情配合联军的进攻。

空降兵部队接到作战命令的时候,瓦西里已经向奥匈帝国发动进攻。

巴尔干战争中,乔治已经有了成功使用轰炸机的范例,瓦西里也不会忽视轰炸机的作用。

在发动进攻之前,瓦西里组织炮兵部队和空军,对奥匈帝国的防线进行轰炸。

在经过4个小时的炮击和轰炸之后,瓦西里下令向奥军防线发起试探性攻击。

这一决定遭到罗马尼亚总参谋长康斯坦丁·克里斯特斯库的反对。

克里斯特斯库认为,4个小时的炮击和轰炸,并不足以摧毁奥军堡垒,参考时下各国的习惯,大规模战役发起前的火力准备,至少要在3天以上。

这是现在的标准。

索姆河战役之后,这个标准提高到一个星期到半个月。

这就能解释各国炮弹的消耗量为什么这么大了。

阿穆尔虽然有强大的工业实力,瓦西里的战术指导思想却是能省则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由于在战争爆发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第12集团军的火炮,平均备弹量为1500发,和德军的水平差不多。

第12集团军的火炮技术先进,发射速度很快,炮弹消耗量自然就很大。

1500发看上去很多,如果每一次作战前都要进行至少3天的火力准备,一次战役就能全部打光。

所以瓦西里的战术是,炮兵打击和步兵攻击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合理的减少消耗。

克里斯特库斯反对的原因是,瓦西里派出的攻击部队是罗马尼亚人。

作为仆从军,克里斯特库斯有牺牲的心理准备。

但是如此草率的火力准备,让克里斯特库斯有种牺牲不被重视的感觉。

牺牲可以,但是要牺牲的有价值。

“你的战术思想过时了,炮击的目的并不是摧毁敌军防线,而是掩护步兵进攻。”

瓦西里进入战斗状态,这种消耗对他来说司空见惯。

日俄战争中,瓦西里战功显赫,俄罗斯报纸吹捧瓦西里的时候,从来没有关注过仆从军的伤亡数据。

高丽部队先不说。

以日裔为主组建的萨哈林师,在日俄战争中至少两次被打到几乎要取消番号的程度,却都在只经过短时间的补充修整后,再次回到战场。

萨哈林师作为第一批抵达巴尔干的东亚部队,目前隶属于布鲁西诺夫率领的第11集团军,驻扎在保加利亚。

相对于高日军团来说,瓦西里更愿意用罗马尼亚军队消耗奥军。

以俄军为主也不是不行。

可那样的话,特兰西瓦尼亚打下来算谁的?

瓦西里不想学历代沙皇,辛辛苦苦打下巴尔干,白白为他人做嫁衣裳,培养了一堆白眼狼。

“罗马尼亚王国从未进行过步炮协同方面的训练,他们无法承担这种难度的作战任务。”

克里斯特库斯希望瓦西里从罗马尼亚王国的角度出发,派高日军团作战。

罗马尼亚军队也是以斯拉夫人为主。

“那就让他们在战斗中训练。”

瓦西里冷漠,落后就要挨打。

听克里斯特库斯的意思,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还有理了呗!

罗马尼亚军队作为联军的一部分,想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努力适应俄军的作战方式,而不是反过来让俄军适应罗军。

和高日军团相比,刚刚动员起来的罗马尼亚军队严重缺乏训练,战斗力远不如高日军团。

瓦西里不可能派精锐部队作为消耗品,等待罗马尼亚军队的成长。

这也是乔治的作风。

巴尔干国家的君主都来自欧洲,野心其实并不大,人家只想舒舒服服当国王,没多少雄心壮志。有雄心壮志的,也没机会去巴尔干当国王。

真正有野心的,是巴尔干的这些个将军们,他们做梦都想恢复历史最大疆域,于是就有了国均一个的各种“大”,以至于原本安分守己的国王,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下,逐渐化身为野心家。

和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一样,罗马尼亚也想建立“大罗马尼亚”。

梦想是用鲜血和牺牲铸就的,不劳而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