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让奥维尔等特别久,两个多月的时间对方回到罗马城,并且和奥勒良将军举办了一场凯旋仪式,元老院用各种办法安抚罗马居民的情绪,让他们相信帝国的国运仍在鼎盛时刻。
蒂雅对这些事情没有管,维斯帕和元老院这些待在罗马城的人忙活就足够了,她行动力很强,在帝国政府部门的帮助调配下,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奥维尔清单上面的要求,为他和军队找来了各种人才和资源。
然后她立刻启程回到卢格登高卢行省,回的时候直接走海路到马赛港,然后快马加鞭走大道。
由于是轻装简行,随行人员也不多,他们更不用每天花费三五个小时搭建营地,行进的速度非常快,一個月左右就从马赛到了卢格登高卢,直到对方抵达卡昂,总共用时也没有一个半月,在古代世界这就堪称是飞速。
这时候奥维尔才刚送走了赖在卡昂城附近过冬的维京人大部队,同时修建完港口和船坞等必要设施,刚刚好没差多少天。
奥维尔很贴心的帮对方准备好了各种卷宗文件,蒂雅交接到熟悉情况用了几天,然后就逐渐接收了奥维尔顶班的行省总督工作。
他还乐得如此,任务量减少之后他就有更多时间关注军队建设的问题,两人各有分工,偶尔会互相交流一些经验,只要双方良好合作,那么两个人总归还是比一个人强一些。
工匠们到位之后,造船工作很快就如火如荼地开展,卡昂附近有很多森林,奥维尔征用了一些当地平民,用粮食换取对方伐木并将木头拖拽到港口,然后再有工匠和士兵们开始加工制造船只。
蒂雅、奥维尔和几名高级军官商量过后之后,决定先建造一支能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舰队,主要目的是保证对于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维京人是舰队的假想敌,由于罗洛和拉格纳,他们对维京人的航海能力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想航行到北欧和对方玩换家肯定是不现实的,罗马人现在并没有探索大西洋的需求,所以最高要求就是保证近海安全。
也不可能将对方拦截在海岸线之外,只要能在对方登陆之后堵截拦住对方就行,要求不是很高,罗马人可以用自己的造船术直接造船。
维京人和罗马人的造船逻辑不一样,一个是先造龙骨后造壳子,一个是先铺壳子后搭龙骨,另外其它技术也有不小差异,总体上来说维京造船术比较吃材料吃工匠技术,罗马造船术门槛没那么高而且不是那么吃材料品质,非要说的话维京人的技术稍微超前一点,但罗马人的也不是用不了。
总体来说需求产生技术,维京人要穿越大西洋所以刚需高强度的船体,而罗马人要在海况平稳的地中海贸易,所以刚需大载重量的货船。
让罗马人造出来能在大西洋上航行的大型战舰有难度,而且说实话罗马人航海天赋不算好,同样让维京人搓出来罗马人那种超大型船只也有难度,他们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他们很难做出来超大型战舰。
前文已经说过双方战舰在体量上的差距,双方造船业的上限更多还是看货船,维京人目前发现载重量最大的货船应该是海则比发现的克纳尔沉船,推测载重量38吨左右,考虑到这船船首宽大、建造结实、干舷更高,适航性不错能在北海航行,其实也是不错的水平,罗马人目前做不出来那么大还能横穿北海的船只。
而罗马人目前被发现最大的货船是马德哈格.德.吉恩斯沉船(Madrague de Giens),载重量达到了四百吨,在沉船里面发现了6000~8000个50kg的葡萄酒罐,罗马人将这种超大型货船称之为“万罐货船”,专门装葡萄酒运货的,同时期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之一。
对比那些维京人,罗马帝国有显著优势──他们不需要横穿北海,也就是不必要造适航性、质量那么高的船,相对来说就可以把战舰做的更大更高,也可以把战士和桨手分开,在海战时候是相对来说占便宜的。
原木被拖拽到船坞附近,然后被加工成大小长短不一的木板,然后再被进一步组装拼接成为船壳,在工匠们的指挥和劳作之下,船只逐渐成型,从树木变为载人航海之物。
进度不错,工匠们业务熟练,不过造船是费工夫的事情,奥维尔这边的工匠数量肯定不能和罗马城、雅典、亚历山大这种大城市相提并论,以半年为周期进行统计的话,他半年大概能做出来15条重型战舰,平均每个月两条船。
听上去不多,实际上也还凑活,这跟那些十几吨载重量的小灿板不一样,都是海面上的庞然大物,用作军舰。
运输船奥维尔就打算直接征用当地民船商船,反正目标就是把人和物资全须全尾的运过海峡,在风平浪静的天气这也不难,什么船都大差不差,钱花在刀刃上就行。
-------------------------------------
奥维尔征用的宅邸之中,他和蒂雅正在客厅内聊天顺便吃午餐。
由于这是和平时期不在军营之中,现在的环境倒也还不算紧张,所以两人的状态都还算比较放松,午餐内容比较丰盛而且还搭配了佐餐的葡萄酒。
沙拉、火腿、白面包、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