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忙着赚钱补贴太医署,与此同时,李世民也看完了他呈上的那份倡议经济开放的奏表,拿去和重臣们商量。
御书房里,李世民坐在上首,底下依次坐着三省六部的长官和他的心腹,说完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李世民就拿出奏表让众人看。
因为奏表有点长,内容有点多,为了节省时间,他还提前让底下人誊抄了好些份,让他们能人手一份。
御书房很快陷入安静,李世民悠闲地喝了两杯茶,才有人回过神来:“这是太子殿下写的?()”
李世民放下茶杯,矜持地点点头:诸位以为如何?囍()”
房玄龄笑呵呵道:“殿下如此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在难能可贵。”
其他人纷纷附和,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拱拱手:“还是圣上有先见之明,安排承乾去民部历练,他才能写出这么有想法的文章。”
“也是咱们殿下聪明,才去了民部几个月就能想到这么多,换成别人几年也未必有什么长进。”
“正是正是……”
……
李世民听诸位大臣拍马屁,越听越不对劲,虽然自己和儿子都被夸很高兴,但他们显然都没把这份奏表当真,只当成小孩子的课业文章了。
他重重咳嗽一声,满天乱飞的马屁停了下来,大家齐刷刷看向李世民,等待他的指令。
李世民:“朕以为这奏表上提到的政策也有可取之处,诸位以为呢?”
众臣:啊?
啊这……他们真没往这方面想。
一方面是这份奏表过于稚嫩,从遣词造句到文章格式都不正式(李承乾当成计划书来写的),加上知道是小孩写的,先入为主没有当真。
更重要的是,奏表里的内容太过……天真了。从取消宵禁、开放市场;到给商人政策扶持、减少对商人的限制——取消或者改善商人子女不得参加科举,商人不能穿绫罗绸缎等现状;李承乾甚至提议和外国做生意,不止周边小国和西域,还有海外的其他国家。
且不说大海对面有没有其他国家,就算有,远隔重山大洋,又岂是那么容易过去的?首先航海技术就支持不了。
即便抛开这一点不提,提高商人地位也是异想天开。重农抑商是从古延续至今的基本政策,怎么可能轻易改变?
如果作为小孩子的课业,这篇文章足够优秀,大家的称赞也是出自真心。但如果作为一份奏表,它就不太合格了。
见李世民竟是认真考虑的样子,众臣面面相觑,一时没有人说话。直到萧瑀站出来,硬邦邦地说:“下臣以为不妥。”
李世民:“有何不妥?”
这还用问吗?
萧瑀把上述理由一一道来,然后板着脸不赞同地看着李世民:“殿下年纪小不懂事也就罢了,圣上怎么也跟着一起胡闹?”
李世民:“……”
谁年纪小不懂事?谁胡闹啦?
当初
() 李承乾说起这个政策头头是道,哪里像不懂事的小孩了?凭什么臭小子不挨骂,让他做老子的背锅?
李世民心里愤愤,面上还是保持微笑:“其他爱卿的意思呢?”
戴胄站出来,拱手作揖:“回圣上,下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提议甚好,可以一试。”
“胡说八道!”萧瑀斥责道,“重农抑商是国之根基,岂能轻易动摇?你是民部尚书,想要多些税收情有可原,但可莫要因小失大了。”
戴胄被骂了也不生气,老神在在地说:“以前重农抑商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但如今我大唐国富民强……”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其他人表情也有点一言难尽,大唐现在是发展的不错,但绝对说不上国富。
朝廷收的那点赋税,官营盐铁赚的那点钱,除了练兵打仗,维持朝廷基本运转,剩下的都贴补给百姓了。要不然李世民也不用扣扣搜搜,戴胄也不会着急赚钱。
“民强”倒能说一句实至名归。
戴胄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大唐强盛,早不是从前可比,何必固守陈规,反倒裹足不前?”
他瞥了萧瑀一眼,淡淡道:“宋国公别太死板了。”
萧瑀:“……”
见萧瑀脸色涨红,戴胄心神舒畅,对李世民拱拱手道:“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行事有度,自有章法。这些政策乍看惊人,但不失为解决眼下困境的好办法,可以考虑一试。”
“太子虽然聪慧,但皆在读书发明之上,不曾于政务上有多大成就。你如此信誓旦旦,难道就不怕陷殿下于不义之地吗?”萧瑀凉凉道,“拍马屁也要分情况,不要太不知所谓。”
戴胄:“……”
戴胄老脸微微发红——气的。
谁拍马屁了?!谁拍马屁了?!
他说的都是心里话,就是觉得这个政策很好不行吗?!萧瑀这死老头子嘴巴忒毒!
在心里骂了萧瑀一百八十遍,戴胄的情绪才平稳下来,呵呵一笑:“难怪大家私底下都叫你搅屎棍,从前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果然传言不虚。”
萧瑀:“?”
众人:“……”
不是,你们两个吵架,干什么拉我们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