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孙权只是名义上支持刘备称帝,不仅孙权会受封吴王,刘备也不会插手江东任何事。
屈辱是屈辱了些,孙权得了不少的实利。
“伯言,你有何想法?”孙权又将目光看向陆逊。
陆逊沉吟片刻,道:“听闻汉中王与孙夫人至今未有子嗣,我认为汉中王应该表现诚意,多多亲近孙夫人,早日让孙夫人产下汉中王的子嗣。”
众文武看向陆逊的眼神,纷纷多了几分怪异。
若刘备和孙夫人产下子嗣,那孙权就是最大的外戚,哪怕孙权今后不称帝,也可以选择支持孙夫人的子嗣。
若刘备和孙夫人没有子嗣,那今后孙权想称帝就有理由了:我只是想让我妹妹的儿子封个王,你居然连机会都不给?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了。
不得不说,陆逊这招是挺阴的。
哪怕是刘备都不得不去权衡这其中的利弊,若是不同意,孙权掉头就去当大魏吴王,那对汉魏正统之争的影响是很大的。
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到刘备夺取关中的北伐大计!
可刘备跟孙夫人有了子嗣,就等于在诸王中埋下了夺嫡的祸根。
孙权心中顿时无比的畅快。
即便当大汉吴王能获得实利,这拥立刘备称帝对孙权而言也是屈辱;可若再加上孙夫人子嗣这个条件,那屈辱的就不是孙权一个人了。
大家都屈辱,这心态就平衡了。
孙权拍案决定:“我与汉中王有姻亲之情,又是大汉的吴侯,岂能去认曹丕为君父?莪决定拥立汉中王称帝,以扬我汉室之威风!”
既然利益诉求谈妥了,孙权自然也得摆出大汉忠臣的态度来。
当即。
孙权以诸葛瑾使,张温为副,备齐厚礼再次前往成都。
刘备听闻孙权使者到来,先是暗中接见,随后召集了成都的文武,盛情款待诸葛瑾和张温。
席间。
诸葛瑾表达了孙权的态度:“吴侯听闻天子被曹丕所逼,被迫禅位,深恨曹丕。”
“如今天子蒙难,国家无主,吴侯虽然有讨伐逆贼之心,奈何名望低微无讨伐逆贼之名。”
“汉中王乃汉室宗亲,又素有仁德之名,倘若能继承大统,必是国家之幸,汉室之福。”
“我奉吴侯之命来成都,恭请汉中王登基,延续炎汉正统,诛曹灭魏!”
一石激起千层浪。
刘备跟孙权间的利益约定,是暗中进行的。
如今诸葛瑾又在刘备的安排下,当众表达出孙权的态度,顿时让席间的文武不淡定了。
虽说这段时间,祥瑞、吉兆、星象、图谶、异闻的异象频频出现,也有文武上书劝刘备称帝,但刘备一直都是表态拒绝。
却不料,孙权竟然会让诸葛瑾劝刘备称帝!
孙权是受刘协册封的吴侯,又是江东之主,更是刘备的盟友,名义上的大舅子。
孙权遣使来劝刘备称帝,这可比诸葛亮等人劝刘备称帝,影响力更大!
费诗当即起身,劝谏道:“大王不可!”
“大王因为曹操父子欺凌天子,这才不远万里流亡,召集义士讨伐曹氏奸贼。”
“如今曹贼未灭,大王却要先自称皇帝,这会让天下的士民对大王的行为疑虑。”
“我曾闻,高祖与楚人约定,先破秦者为王。等高祖攻克咸阳,擒获秦帝子婴时,高祖依旧对称王再三推让。”
“大王如今尚未北伐诛贼,却要先称皇帝,我认为大王此举欠妥。”
刘备没有回答费诗,只是将目光看向诸葛乔。
诸葛乔会意起身:“此言差矣!高祖昔日不称王,是因为高祖当时无资格称王。”
“昔日项羽拥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王,号楚怀王,高祖与英布、蒲将军、吕、陈婴等将参与了拥立。”
“楚怀王虽然与诸将约定,先定关中者为王;但高祖破关中擒子婴时,并未得楚怀王诏令,又如何敢擅自称王?”
“今日却不同。”
“曹丕效仿王莽旧事,逼迫孝愍皇帝禅位,以魏代汉;大王虽然是汉中王,可这身后无主,还如何北伐?”
“国不可一日无主!大王若是不能效仿光武帝称帝,又如何能凝聚士民之心,讨伐曹魏?”
“别忘了,曹丕的帝位,乃是孝愍皇帝禅让的,从法理上,曹丕的帝位是名正言顺的。”
“而大王如今只是孝愍皇帝的臣子!”
“难道我等,要让大王以孝愍皇帝的臣子身份去讨伐曹魏的皇帝吗?”
费诗顿时语噎。
刘巴见费诗不能反驳,遂起身道:“话虽如此,可如今中原有很多人都在延颈盼望大王。大王若是称帝,会被天下人认为胸怀不广。”
“我以为,可以暂缓称帝,等北方士民来投后,若北方士民都认为大王可以称帝,届时再称帝才最稳妥。”
“唯有如此,这天下士民才会拥戴大王。”
刘巴在为刘协发丧前曾与诸葛乔有过争辩,虽然被诸葛乔驳斥后默认了为刘协发丧,但刘巴内心并不赞同。
如今见诸葛瑾代表孙权来劝进,诸葛乔又强烈支持,刘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