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召来赵云、魏延、姜维等将,商议出城作战的方案。
魏延直言道:“丞相,孟达虽然分兵,但也极有可能是诱敌之计。”
“倘若孟达在城外设伏,我等岂不是没了归路?”
诸葛亮笑道:“文长担忧不无道理,但略阳往南到冀县,皆无适合伏击的地形。”
“我料孟达不会作此无用之功,否则他也不会在略阳围我数日了。”
“孟达今日分兵两路,一路往北,一路往南,必是陈仓告急!”
“伯松分兵之计已成。”
魏延吃了一惊:“丞相一直未告知我等辅汉将军和卫将军的具体去处,莫非是去奇袭陈仓城了?”
诸葛亮点头:“孟达兵势远胜于我,若是不分其兵势,我等难与孟达争锋。”
“故而伯松私下来见我,有意与卫将军走入陇小道奇袭,且与褒斜道的骠骑将军一同会师陈仓。”
“以此计来制造我军‘明取陇右、暗取陈仓’的假象。
“若是侥幸拿下陈仓,孟达必定退兵;若不能拿下陈仓,孟达也必定分兵。”
魏延沉吟片刻,道:“可如今孟达分兵取四城,临渭、上邽和清水都有重兵攻城。”
“若是孟达分兵陈仓,而辅汉将军等人又未能拿下陈仓,就只能退回汉中。”
“不,不对。
“既是奇袭陈仓,粮草必定不多!”
“辅汉将军等人,应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退回汉中的!”
“三路魏兵,又无退路,辅汉将军等人岂不是身陷险境?”
“这太冒险了!”
姜维仔细盯着地图,猜测道:“伯松向来谨慎,不会轻易犯险。”
“既然是分兵之计,那么重点就不在于取陈仓,而在于让孟达分兵。”
“军法有云,围城必开出路,若伯松奇袭陈仓,定会留有退路。”
“伯松的退路,就是这入陇小道!”
“孟达如今兵分两路,南路的兵应该是去入陇小道拦截伯松的。”
“若我是伯松,必会放任陈仓守将遣兵求援,让其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抵达略阳。”
“以此来掐算孟达援兵抵达入陇小道的时间,而我再引兵提前走入陇小道,择选有利地形设伏!”
“入陇小道狭窄,孟达派的这路援兵定然不会太多,那么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于谁能先抢占有利地形!”
“只要倚仗地形灭了孟达这支偏军,就可以跟清水、临渭、上邽和冀县四城兵马里应外合,解四城之危。”
“兵贵神速。虽然魏兵人多势众,但却是分兵各处,可只要掌握好时机,伯松即便只有数千兵力,也能有以多打少的优势。”
诸葛亮赞道:“伯约之言,正合伯松之意。”
魏延也回过味来。
诸葛乔这是在避实就虚。
孟达打略阳,诸葛乔就打陈仓;孟达救陈仓,诸葛乔就打冀县四城外的魏兵。
只要时机掌握好,孟达就会如同被牵着鼻子的耕牛一般,诸葛乔往哪拉扯,孟达就得往哪儿跑。
若对手是谨慎的张郃,这战术没什么效果,因为张郃不会如此轻易的分兵。
可如今的对手,是军中威望不足、急于立功自证才能、且又一向自矜的孟达。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这是专门针对孟达而制定的战术!
【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比起辅汉将军,我的子午谷奇策,缺乏应变啊。】
魏延仔细的琢磨诸葛乔的战术,又将其跟子午谷奇策对比,发现了子午谷奇策最大的弊端。
应变能力太差!
虽然有奇袭长安的可能,但没有考虑长安城拿不下后又应该如何应变才能让魏兵疲于奔命。
隐隐间,魏延对子午谷奇策有了更深的想法。
【等辅汉将军归来,我应该好好请教:如何才能将魏兵如耕牛一般牵着鼻子跑。】
魏延一直没有忘记子午谷奇策,哪怕这个奇策目前无法实施。
出身寒微,若不能建奇功,如何能封侯?
黄忠想封侯,冒险七旬出征,斩将之功,青史留芳。
邓艾想封侯,冒险偷渡阴平,灭蜀之功,千古扬名。
同样,魏延若想封侯,就必须立下名震四方的奇功。
只是令魏延有些奇怪的是:诸葛乔为何会笃定孟达就一定能分兵?
诸葛乔仿佛将孟达的用兵风格给摸了个底朝天!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用兵风格,至少也得研究这个人的过往战绩。
而孟达除了兵不血刃取上庸外,就几乎没能让人记住的战绩在。
除非是跟孟达相识多年,才可能对孟达有如此深的了解!
知己知彼,不是一句空话。
不怪魏延奇怪,诸葛乔虽然不是孟达的旧识,但这西川却有个人却对孟达知根知底。
出兵之前。
诸葛乔跟法正可是聊了一个通宵!
法正深恨孟达的背叛,别说用兵风格了,就差没把孟达喜欢穿什么颜色的里衣告诉诸葛乔了。
诸葛乔本就是谨慎的人,若不是了解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