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二百三十二章 诸葛乔飞骑入荆,关云长欲除孙权(加更求月票求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二章 诸葛乔飞骑入荆,关云长欲除孙权(加更求月票求追)(1 / 4)

消息传到益州。

报名的州郡官子侄,又增加了三百余人。

如习祯的儿子习忠、庞统的儿子庞宏、向宠的弟弟向充等。

在这期间。

诸葛乔收到了诸葛亮的家书。

家书的内容简单而直接:朝中文武子侄大半跟着太子,能不能约束他们,就看你本事了。

“阿父对外向来公正有器量,怎对我这个儿子如此小气。”

“我还专门向南中义从求了滋阴补肾的良药,又请张仲景的弟子仔细研究了药效。”

“保证能让阿父生龙活虎如青年。”

“我都是一片孝心啊!”

“阿父怎么能不理解呢!”

诸葛乔低声嘟囔,完全没有这药正常人吃了会有何种反应的觉悟。

诸葛亮养了四十年的温文儒雅,被诸葛乔一招破功,不挨揍都是轻的了。

哪有当儿子的为了让当父亲的再添个弟弟给父亲下药的,这要换個礼教森严的,诸葛乔都得在祖祠跪三天!

嘟囔后。

诸葛乔将家书随手扔到一旁,泛起笑意:“正愁这讲武堂招不到多少士人,现在有这么多人主动送上门来,那我就不客气的笑纳了!”

讲武堂本就只是个幌子,培养一批志同道合且能接受新思想的革新者才是诸葛乔的真正目的。

不同的时代虽然有不同时代的土壤,但这个时代却有一个思想上的成功者:太平道张角!

若不是张角的思想有太多的局限性,忽略了生产力的核心作用,让这思想变成了空中楼阁,说不准就成功了。

先贤管仲早有断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张角也不懂“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冒然的去举兵反叛,注定了失败。

诸葛乔不同。

诸葛乔不会盲目的认为后世的思想就一定能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要实现汉代特色的新思想,就必须根据先有生产力来进行舍和得。

新思想可以十年甚至百年来推行,衣食一刻都不能缺!

诸葛乔来到讲武堂,让糜竺给众学员下令,明日启程去江陵。

糜竺吃了一惊:“明日?这会不会太急了?不如改成三日。”

诸葛乔摇头:“若是在战时,说走就得走。”

“我定为明日,是从孝义上考虑,让众人有时间向父母兄弟作别。”

“若有觉得仓促的可以选择不去,今后也不会再是讲武堂的学员。”

“讲武堂不收意志不坚定的人。”

“补充一句,明日去江陵城,是去剿匪的,怕死的也别去!”

诸葛乔在招募条件上定为“未婚配”,就是为了避免受妻儿牵累。

虽然很残酷,但诸葛乔给的待遇却很丰厚。

若不入讲武堂,这些人几乎都是跟仕途绝缘的,更别说当天子门生了。

这天下可没有只享受不付出的事,即便是诸葛乔,那也是冒着战场被杀的风险立下的赫赫战功。

若不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若不能时刻面临残酷的挑战,又何必加入讲武堂,安安心心的当个富家翁贡献几分财力不更好?

糜竺欲言又止,最终将话咽了会去。

诸葛乔这个忽然的决定,能让讲武堂的人劝退不少!

尤其是那句“去江陵城,是去剿匪的”,更吓跑很多人。

如糜竺预料。

当这个决定宣布后,意志不坚定、怕死的,纷纷选择了放弃。

这些人加入讲武堂,大部分都是来求富贵的,不是人人都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死的胆气。

最终。

在约定时间抵达的讲武堂学员只有一百零八人,要知道讲武堂第一批的招生人数是五百人!

仅仅是一个去江陵剿匪的命令,就吓跑了大半!

“伯松,要不再等等?”糜竺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虽然挂名当这讲武堂的校长,但糜竺为了招生也是费了不少心力的。

大部分的学员都是糜竺亲自审查过的,结果今日只有一百零八人抵达!

这让糜竺有一种难言的挫败感。

诸葛乔却是一点都不为吓跑的人而遗憾,反而对按时抵达的人啧啧称奇:“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合为一百零八,这是个吉利数字。”

“安汉将军,你是留在成都还是跟我去江陵城?”

糜竺想了想:“我还是留在成都吧,讲武堂总是得留人看着。”

“虽然伯松只要了百余人,但剩下的几百人中也是有不少有才的。”

“那些人只是胆怯了些,德行上还是值得培养的。”

诸葛乔也不多言。

其实在讲武堂招生的时候,诸葛乔就发现成都的讲武堂意义不大了。

报名的士人太少了!

当得知刘备要让刘禅去荆州且有大批官吏子侄跟随时,诸葛乔就准备换赛道了。

既然成都不行,那就去荆州,将跟着刘禅的官吏子侄先熏陶了再说。

这群脱离了父辈的官吏子侄,不会如父辈一般因循守旧,更容易接受新思想。

第一期学员能有一百零八人追随,已经是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