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个行业充满机遇
最近跟不少做实业投资和股市投资的朋友,聊聊对未来市场的看法,整体对2024年期望值不高,主要想法是资产的保值增值,做企业希望的是活下来,不敢投资买房,股票、基金是不敢加仓,必须等方向明朗了再放开手干!
我的观点是,2008年、2012年、2018年,熊市底部大多人也是这样想的,回头看看大腿都拍肿了。现在是国运,否则移民是唯一的出路,真的市场不好,你投资房地产、黄金、实业,结果都是一样。
我相信全国人民会重拾信心,这不是大道理,现想的顶层决策有没有没实现的,比如改革开放、房地产新政、提高工人收入,就连计划生育都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还有执行不下去的吗?
只是什么时候起来,心里真的没有底!现在对以前更像政策不断打补丁,在7.24日高层定调活跃资本市场,激发投资者信心,接着出来数百个利好,股市还是比较低迷,只想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生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看看前两波大牛市之前也是这样,从0到1的过程是比较慢,1到10的时候杠杆资金、储蓄资金都过来,牛市时间往往是很短的,也就是说A股历来是熊长牛短的。
抛开短期盘面波动,看今年的大盘,可能会有一些中长线的机会正在出现。/M/.联.储.的降息预期、欧美补库存需求,会对中国.经.济以及A股形成正面影响。近期人民币汇率再次走强,也带来了中国资产的重估机会。
航运扰动了全球供应链,推动运输成本,也推动了通胀。周三顺周期品种能源、有色都比较活跃,上游的活跃可能是被复苏的基本面带动,也可能有通胀预期带来的影响。不排除春季行情决战元素周期表的可能性。
技术面上,上证月线图五连阴,上一次出现还是2004年,市场可能是情绪过头了,给出了极端的走势。把基本面和技术面结合起来看,3000点下方可能是个底部机会。一旦市场发现过度悲观,真实情况好于预期,修复行情随时出现。
至于港股和A股,在出现持续的赚钱效应之前,资金恐怕不敢大规模返场。社会现状是gjd打头阵,现在利好不断,小钱不能支撑行情雄起。一旦赚钱效应明显,老头老太都能把生活费转入股市,他们心里定位是进来捡钱的。
我这话说的很直白,更多是利益驱动,我当然也知道,在持续的赚钱效应出现之后,肯定是要追高,不会买在最低点了,要么就趁现在打折的机会建仓,剩下交个时间和国运。去年敢于在最低点捡人工智能的收益颇丰,这个我在年初行情展望的时候说了,抄底的资金,普遍等到了更低点,今年我还是会选三个行业,
公募已经废掉了,没有大规模的申购,公募就只会被赎回,那就只能应付赎回盘而不断减仓,小散们对公募是没有信心的,需要等一波新的行情才会救公募,公募未来就交给救市资金、GJD资金认购了,他们会把资金交个专业团队打理,公募和券商自营是首选。
目前还是私募,我是懂私募的思维模式的。对于有净值要求的私募基金来说,如果亏损,他们跌到警戒线压力是非常大的,真的跌破平仓线那就很不幸,那就必须清仓,除非大家相信你降低平仓线,私募只会考虑止损,等待确定的机会,不会考虑逆市加仓。游资们普遍赚短平快的钱,哪里有赚钱效应就往哪里去,一旦失去赚钱效应立马走人,他们不考虑基本面,只考虑板块的热度,没有热度的时候,他们也会休息,甚至去打逆回购。
今年某些头部游资甚至会制造某板块的热度,比如利好来了,就把某领域小盘个股拉数倍,同时潜伏相关领域的公司,龙头赚不了钱,可以赚潜伏该概念个股跟涨,龙头翻两倍,龙二、龙三、龙四平均涨50%也不错呀,迎合了散户跟涨心理。
讲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回头看看历史的底部,大多人都不看好的,这就是牛市的开始,实业讲的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不断下跌,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就飙升,就像2020年的碳酸锂,和2008、2015年的楼市是一样的。
股市讲的是赚钱效应,一旦赚钱效应非常明显的时候,所有的资金都会蜂拥而入,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比较容易引发牛市。对于2023年,日本、印度、美股都是大牛市,A股指数是比较低迷,可以称得上是结构牛,这一年人工智能、华为概念股、北交所整体涨幅比较大,以下是针对这三大领域的详细总结。
一、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投资热潮: 2023年,人工智能(AI)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自动驾驶、医疗诊断到智能制造,AI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