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只有活不下去了才愿意往西边走?
穷,榨不出油水嘛!
为了让朱元璋直观的认识到彻底消灭游牧民族,究竟是一个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季秋又给朱元璋算了一笔账。
“干爹,这样吧,咱就从军事的角度,分析一下咱们与北元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季秋转头看向徐达和常遇春,自信的询问道。
“大将军,副将军。”
“本次北伐,咱们一个士卒,需要几个农夫负责运粮?”
徐达率先开口,沉稳道。
“两个左右。”
“如果路途遥远,十万大军...起码需要三十万以上的农夫,负责运粮。”
这话一出口,徐达便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显然意识到了什么。
“是了,正是这个道理。”
季秋适时接过话茬,看向同样做沉思状的朱元璋,娓娓道来。
“十万大军,便需要三十万农夫供应后勤,加起来便是四十万人。”
“而这四十万人,又需要多少农夫,来为他们提供征战所需的口粮呢?”
“最重要的是,这四十万人不能参与当年的农耕,通俗的讲,就是产不出任何价值。”
“长此以往,国力必定空虚!”
说到这,季秋再次看向徐达,轻笑着询问道。
“大将军,您是了解北元军队的。”
“如果他们南下劫掠,一个士卒需要几个随从,负责后勤之事呢?”
这个问题一出口,徐达便已然明白季秋到底要说什么了。
而一旁的朱元璋,也是露出了怅然的表情,也不知道是在为了什么而惋惜。
“也是三个...”
“但这三个人,并不是为了运送粮草,而是照顾军中的战马...”
“北元大军所需的粮草,仅由军中多余的战马,便能够做到随军运送...”
“而这些照顾战马的随从,在战时都能转化为精通骑射的战力...”
这便是“全民皆兵”这四个字的真实表现!
游牧民族出动连同后勤人员在内的十万大军,那便是十万个实打实的作战单位!
而中原文明想要出动十万个作战单位,需要几十万人负责后勤,并且还会耽误当年的农耕!
反观游牧民族,打完秋风撒腿就跑。
回去放牧咯!
根本不耽误生产!
当这番道理直观的呈现在朱元璋等人面前时。
朱元璋沉默了。
是啊。
与北元,乃至于与所有游牧民族交战,都是一件极其耗费大明国力的事情。
就算打赢了,缴获的那点牲畜,还不够弥补战争的损耗。
朱元璋原本还想着,为后世子孙一劳永逸的解决北疆的问题。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未来,屡次征讨北元,直到在大兴安岭附近的捕鱼儿海,彻底覆灭了北元王庭,这才作罢。
然而季秋的话,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朱元璋。
游牧民族的根基,不在北元,而是在漠北。
没了一个北元,日后还会有其他游牧民族站出来。
持续交战,反而还消耗国力,增加大明动乱的风险。
“唉。”
朱元璋叹了口气,整个人的表情彷佛陷入了回忆,幽幽道。
“离开应天之前,军师曾经找到咱,劝谏咱不必深入北疆,更不能穷兵征北。”
“咱当时还不以为然,认为军师眼光短浅。”
“现在来看...”
“军师说的对啊!”
“秋儿,这番道理,军师早便与你讲过吧?”
季秋:“......”
刘伯温这次为了背锅,准备的姿势实在是太到位了。
令季秋一时间都不好意思往他身上扣锅了...
“对...讲过...”
“这个刘伯温,每次都是这样。”
“每次跟咱建言,都不肯说透,非要把自己身上那点学识,带到棺材里去吗?”
大骂了几句刘伯温,朱元璋又看向季秋,目光渐渐柔和。
“还好有你啊,秋儿。”
“咱告诉你,北伐结束之后,一定要多找军师学习,把他肚子里那点东西都掏出来!”
“若是再有类似于今日这般,事关大明长治久安的论述,一定要及时禀告给咱!”
“记住了没有?”
“记...记住了...”
眼看着朱元璋都快要把刘伯温的话,奉为圭臬了。
季秋赶紧继续说道。
“干爹,虽说北方边患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但是北元...还是一定要剿灭的。”
说到这,季秋比划了个“斩草除根”的手势,脸上还露出了贱兮兮的表情。
常遇春见状,心中顿时一阵恶寒!
出现了!
秋哥儿要坑人的表情,又要出现了!
而季秋也是没有辜负常遇春的期待,开口便是一条“毒计!”
“干爹,北元虽残,但也只是退出了中原,依旧是草原之上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