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迎接上使。”
瞧见没有?
这就是地位。
倭国,高丽,乃至于西域各国,对于中原王朝的拜访,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但他们的使节,甭管是大臣,还是王子,甚至是国王本人,历朝历代都没有派出官员相迎的道理。
想面见中原王朝的皇帝?
没问题,先自己走到京城再说!
就算到了京城,他们也不一定能马上如愿。
还得等到礼部官员向中书省通报,中书省再向皇帝征询意见。
要是皇帝心情好,并且中途没出现什么幺蛾子,他们才有机会瞻仰“天子”的风采。
若是出现什么意外,等上个一年半载都不稀奇!
反观大明的使团,并且还是六品主事带队的使团,都需要倭国执礼甚恭,派出官员前出几百里相迎。
而大明,乃至于中原文明使团的巅峰——郑和舰队,那都是要各个国家的国王出来,亲自相迎的!
什么?不迎怎么办?
郑和下一次南洋,动辄就是几万人,这群人可不是在船上晒太阳吃干饭的!
不敬上使?直接灭了你!
周围的国家,甚至是当事国家,都得拍手叫好!
上使好不容易来一次,居然还敢摆谱?
你不死谁死?
天朝上国这四个字,所代表的从来都不是一种身份。
而是足以藐视一切,令万邦来朝的实力!
倭国官员的态度,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但刘琏还是有些不满意。
或者说,季秋有些不满意。
“大胆!”
“嗟尔小邦!也敢对我使团行程指手画脚!”
“谁给你的胆子!”
待到小吏转述完毕,倭国官员没有半点犹豫,立马就对着刘琏再次跪下,鼻涕眼泪全都冒出来了。
而一旁的小吏,也是继续翻译道。
“上使明鉴,我绝无非分之想!”
“上使远道而来,只恐朝中不知,失了礼数。”
“所以才想让上使到五岛安歇几日。”
“毕竟,这是天朝首次派来的使团。”
“我等就算再怎么重视,也怕表达不出对于天朝的仰慕之情!”
说罢,倭国官员还“砰砰”的朝着刘琏叩了几个响头,随即就跪伏于地,瑟瑟发抖的等着刘琏的指示。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是这种上来就是溜须拍马,外加猛猛磕头的?
这都不是“装孙子”了,而是真把自己当成孙子了!
刘琏只好再次看向季秋,征询他的意见。
没错,先前刘琏的突然叱责,也是季秋暗示的。
好端端的,非要让季秋等人,随着这官员去五岛做什么?
在战场上养成的小心与谨慎,以及骨子里挥之不去,对于倭国人的提防,让季秋一定要弄明白倭国官员的目的。
但看看倭国官员的这副德行...
这都几乎把刘琏当成自己亲爹了!
不对,亲爹都没这么亲,更不会这么“孝顺!”
斟酌片刻后,季秋最终点了点头。
五岛之地,本就是季秋格外中意的地方。
亲身去考察一下附近的地势,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早点晚点都无所谓。
也正好趁着这段时间,了解一下倭国南朝的情况。
若是情报没错,南朝现在占据了倭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但实力远远弱于足利家拥护的北朝。
而季秋所相中的那些矿脉,大都存在于南朝的地界中。
其中有部分露天矿,已经得到初步的开发,源源不断的生产金银。
但更多矿脉,比如大名鼎鼎的石见银矿,这时候还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实现季秋的计划,让倭国任劳任怨的为大明输送白银,也确实应该好好收集一下南朝的情报。
至于这背后会不会有诈,季秋并不是太担心。
这十二艘军舰,三千余精锐,外加整个大明,就是季秋最坚实的后盾!
若敢造次,季秋不介意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上邦之怒!”
有了季秋的首肯,刘琏立马如释重负的点了点头。
“看在你一片真心实意的份上。”
“就照你的话办吧!”
闻言,倭国官员顿时喜不自胜,又是一顿叩头,这才手舞足蹈的向同伴通知这个“喜讯”去了。
待到他走后,刘琏立马就对着季秋得意洋洋的炫耀道。
“怎么样,叔父,我没说错吧?”
“这些番邦小民,对咱们尊崇的很!”
“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拒绝我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