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其他类型>穿书不可怕,凭自己改掉炮灰命> 第234章 错了也无错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错了也无错(1 / 2)

杨朔是勇敢无畏的,拓王为了求生更勇猛,更无退路。

单论士气,双方是旗鼓相当的。

凉州城作为军事重地,易守难攻,半年多的时间,双方打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攻城守卫战,拓王寸步未进,还折损了不少的兵马。

杨朔这边不论是兵力补给还是后勤物资,都能源源不断地保持着供应。所以他根本不着急,完全以消耗拓王实力为主要作战目的,并没有出城正面与之硬碰硬,损失极小。

这个战略是行之有效的,拓王急得抓耳挠腮却也没任何办法,主力只能硬生生被拖在了凉州城,进不的,更退不的,把个杨朔恨得咬牙切齿。

可远在京城的帝王不知道这些。

他只知道,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杨朔寸功未建,连丢掉的两座小城都未收回来,言语间便有了微词。

兵部自然是要维护武将的,而且也理解杨朔的做法。

其他带兵的军侯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纷纷为杨朔辩解。

皇帝有了自己的看法,根本听不进不同的声音。

虽有武将的支持,但是,大殿中文臣是占了多数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不少人是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为了迎合帝王心思,反对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尤其是以国丈温良恭为首的小团体,认为杨朔不出击就是在拥兵自重,若是有了反心,其祸患更重,谏言收紧西北的补给供应。

皇帝虽未明确表态,但这个建议却是得到了他的默默认可的,还觉得皇后一家甚为贴心,忠心可嘉。

更念及当初第一个提议削藩的功劳,不仅下诏书立了温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还把温良恭任命为新的户部尚书。

两道旨意下来,人人瞠目结舌。

嫡长子被立为太子倒也无可厚非。但既立了有温家血脉的太子,为何还如此扶持温家?不怕一家独大?

再有疑问,众臣也只能缄口不言。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圣意十分明朗,就是要抬举温家。谁在这个时候提不同的建议那简直是在找死。

圣怒不可触碰,温家更不可得罪。

历来当权者都要防备着外戚掌权,如今皇帝这是要做什么?削藩也就罢了,怎么还要把这么重要的户部交给温家人?这是要毁大秦的基石!

但也只有在京的两位老王爷和先皇的亲妹妹敢管上一管,一起进宫见驾劝谏了一番。

族亲长辈们不仅言辞恳切,又处处着眼于皇权国运,皇帝内心也意识到旨意下的有些仓促了,但圣旨已下,怎可收回?君无戏言!

即便错了,错也不在帝王。

“各位过滤了,温家一介文臣,能翻什么浪头!”

皇帝这般说了,几位族亲和长公主的失望也只能深埋进心里,该劝的劝了,该说的说了,从此深居简出,再不过问朝政就是。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人祸不断,大秦在这样软弱稚嫩的帝王带领下,还能有什么奔头!

只要不改朝换代,他们依旧是宗亲。

皇帝的这一波操作让不少人失去了信心,再不肯为政事强出头,只龟缩着守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家产、亲人也开始悄悄地往南边转移。

虽然也有个别头铁的忠臣在劝谏,但皇帝听听也就是了,根本没往心里去,更不会改变什么。

洋洋得意的温国丈走马上任了,全然不顾外界的议论,也不懂什么叫低调行事,上任的第二天就把草包温冲塞进了户部。

塞进来领个闲职也就算了,偏偏还把温冲放在了拨发军需的岗位上。

如今没有这父子俩的签字,兵部谁来也拿不走一文钱。

温良恭的任命彻底让劳心劳力的户部侍郎褚进落了空,本以为能凭着筹集军饷的功劳再上一步,却白白欢喜一场。见大势已去,也不再留恋眼下的职权,其实早已没什么实权,只有职责。而且说不准哪天就成了温家父子的替罪羊,于是寻了一个机会便申请降职外调了。

西北几十万人等米下锅,兵部急的抓耳挠腮,却拿户部没任何办法,实在等不下去了,也只能上奏皇帝,皇上答应的极好,可实际办下来比正常拨付每每要晚上了十天半月,而且数目也打了折扣。

……

杨朔有自己的耳目,朝廷动向早就知道了,但是知道归知道,他心里再着急,明面上也什么都做不了。

因此路上的这批军需补给不能有半点闪失。

“我们不能小看拓王,朝中的动向,他必然是清楚的,就连温家对我们的排挤,没准儿都离不开拓王的手笔,我那位顾先生可是最擅长操控人心了。”

“这么浅显的离间计,皇帝竟也相信?”张谦实在不服气。

“现在不说这些,我们是军人不是政客,打好眼前这一仗才至关紧要。”杨朔收敛神色,他必须稳住军心。

“我想过很多可能,黑骑若想绕到我们的后面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我们的作战计划必须把这样的一支部队算进去,不可轻敌。”

张谦皱紧了眉头,若真是如此,要派多少人过去?少了绝对无用,多了,凉州怎么办?

“将军,我亲自带队前去,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